贺六赋闲在家,迷上了养鸟、泡茶馆。
这日,他拎着个鸟笼子,来到京城之中有名的老裕泰茶馆。
贺六新认识的三个鸟友,纷纷围了上来:“贺爷,您来了?”
这三个鸟友,一个叫岳大方,七十来岁。他做了一辈子的商人,现在老了,把生意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打理。整日里的养鸟、斗蛐蛐儿,消磨时光。
一个叫孙泰,五十来岁,要说他身上还有千户的世袭职衔呢。只不过他从未到任过,一辈子空吃这份饷银。
一个叫吕敬,六十来岁,是个老举人。他醉心科举几十年,却一直没有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他一生只在江南做过一任县主簿。好在他有举人功名,可以免田税。几十个百姓将自己的土地挂到了他的名下,少交些田税。少交田税的两成,百姓们会双手奉给吕敬,作为挂靠银子。吕敬有这笔进项,倒也是衣食无忧。
这三个鸟友,都是有闲钱,又有闲工夫的。没钱没工夫,谁会泡茶馆?
这三人并不知道贺六的真实身份。贺六哄骗他们,说自己是个商人,在江南有几个商行。
贺六坐到茶桌上。小二高声道:“贵客来了,上高的!”
孙泰道:“贺爷,您看看我新淘换的这只画眉。呵,您看这喙,这毛!简直就是灵物啊!我一不高兴了,它就撒了欢的脆叫,讨我的欢喜!”
贺六现在也算半个养鸟的行家,他看了看那只画眉,道:“这鸟是好,想必价钱也贵吧!”
吕敬在一旁道:“孙爷花了四两六钱银子呢!”
孙泰笑道:“这可不是银子的事儿!这东西可遇不可求!我要是不把它弄到手,这心啊,就跟猫挠的一样。”
岳大方道:“呵,横竖孙爷有世袭千户的饷银可以拿!不在乎这四两多银子!”
说到饷银,孙泰喝了口茶道:“那是!我祖宗跟着成祖爷拼死亡命的南下靖难,油锅里滚过多少回,刀山上走过多少回,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个千万不碎、万年不坏的铁饭碗么?皇上刚登基那会儿,朝廷里的张居正还吆喝什么要改制,要革了我们这些世袭闲散官的饷银!呵,贺爷,你评评理,张某人是多黑的心肠!要断我们这些人的活路呢!”
贺六尴尬的一笑,没有搭话。
就事论事,孙泰虽然是贺六的朋友,可他天天不干事,白拿饷银,说白了就是在吃朝廷的肉,喝朝廷的血。朝廷的银子又是哪里来的?无非是百姓们的税银。京城之中,像孙泰这样白拿饷银的闲散武官不知道有多少。
吕敬道:“要说当官场,你们三位还真不如我懂呢!孙爷虽然有世袭千户的职位,可他一辈子没到过任。我却在江南实实在在干过一任主簿!皇上刚登基,张居正天天吆喝着革旧布新。到头来呢?还不是消停了?革了旧制、实行新制,就要出事儿!我给你们讲个史书典故!”
吕敬竟然在贺六面前大谈官场,真可谓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贺六却不以为意,他喝了口茶道:“愿闻其详,吕爷请说。”
吕敬道:“西汉末年,王莽趁乱窜了位。要说,他这个皇帝本来是能坐稳的。说句不好听的,五代十国、隋、唐、宋,哪朝哪代的开国君主不是靠篡位做的皇帝?你们知不知道,为何王莽最后掉了脑袋?”
贺六道:“是因为他要改西汉旧制,实行新制。结果让本来支持他的那些地主豪强,全都成了他的敌人?”
吕敬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贺爷高见!正是这样!要改制,就要让一群人丢掉饭碗。你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家可不要跟你玩命,断你的生路么?改制,必然会生变!当今皇上何等圣明,他老人家自然看透了这一点!为了咱大明的长治久安,皇上只能去守旧制!张居正没了皇上的支持,改制的事,也只能偃旗息鼓!”
贺六叹了声:“是啊,自古以来,有几个皇帝能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呢?不过在下愚见,改制,会让皇族、士族受损,却会让老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