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知道,只要自己点头,加入袁世凯阵营,归顺北洋,以袁世凯对他的欣赏和器重,将来他的地位绝不会低于北洋三杰。
而他一旦选择跟着孙先生的话,他不会怀疑,出了袁府的大门,会横尸在大街。一条是通天的黄金大道,一条是通向地狱的阴间小路,正常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是袁兆龙不一样,他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如果硬要他说有野心的话,他的野心其实很简单,想还给这个世界一个公道安宁和平,结束这纷争的乱世,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一个太平国家。
让他违背初衷站队,这个不太可能。
“佛教的信徒们敬重佛祖,吃斋念佛,期盼早登西方极乐净土,道教的信徒们叩拜三清道祖,寻求长生成仙之道。信仰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而袁某也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袁兆龙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而是说了一堆似非而非的话,云里雾里,让人听不太懂。
袁世凯问道:“你的信仰是什么?是怎样的信仰会前途更重要。”
袁兆龙答道:“民主,共和。这四个字足够令我追随一生,我将穷尽一生的时间来追逐这四个字。倘若大帅能够一直践行民主之路,那我袁兆龙将会永远是您最忠诚的部下。”
“民主,共和?呵呵,我懂了。”
袁世凯对这四个字嗤之以鼻。“当家做主一个人够了,国有四万万人,倘若都来当家,岂不是乱了套了,荒唐至极。”
袁世凯一开始没将民主共和放在眼里,虽然他口口声声称呼要带领这个国家走向民主,在他这里,民主和军队一样,都是他夺取天下的一种手段而已。
这么虚无缥缈的四个字竟然还有人走火入魔般的去追求,这简直是不可思议,没有明着答应成为自己的部下,反而要去追求看不见摸不着的民主,这让他对袁兆龙感到有些失望。
没能直接收复袁兆龙让他为自己效力,反而让他宣传了一通民主和信仰这类没有丝毫营养价值的废话,袁世凯的心情有些不舒服,态度也冷了下来。
本书来自
第四十四章论英雄
“做我袁世凯的对手,还敢赴约的人,你袁兆龙是唯一一个,冲你这份胆识和魄力,足以让老夫对你刮目相看。”
话语,袁世凯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之意。
冯国璋在一旁补充道:“当世人里,能让大帅做出如此之高评价的人,你是第一个。”
“多谢大帅厚爱,袁某承受不起。”袁兆龙谦逊道。
一个险些致使他野心破灭的对手竟然还能被其欣赏,这令袁兆龙有些惊,袁兆龙忽然明白是为什么了,因为湖北之战的对手是冯国璋,自己打平了北洋顶尖悍将,给天下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自己的能力与其不相下,可假设一下,倘若北洋派遣其他的将领来镇压湖北,像是曹锟、蔡成勋等人,一样是打个平手,怕是这影响力不会如此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世界的人也在仰着头看你。
袁兆龙忽然觉得有些好笑,真是造化弄人啊。
和袁兆龙猜测的一样,在所有人眼看来,能够战平冯国璋这等大咖,袁兆龙是军事世界里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当红炸子鸡,多加历练,前途必定不可限量,是所有势力争相拉拢的目标。
本着爱才之意,袁世凯将他邀请来京城,亲自考察一番,能否为自己所用,刚一进门,展示出来的这种桀骜不驯和肝胆过人的气质,仿佛让袁世凯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颇有自己当年的影子,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这是曾经写给自己的一首自勉诗,送给现在的袁兆龙,再适合不过了。
既然是年轻版的自己,性格肯定也是那种不甘人下的枭雄之才。这种人极难把控,搞不好容易反口吃掉自己,别问袁世凯为什么会这么清楚,看看他是如何对待大清朝知道原因了。
不过袁世凯不怕这个,人才总是会有几分脾气的,关键还是要看主公有没有驾驭的了的本事。
袁世凯有信心收复这员良将,为己所用,论势力、论权势,无人能与他匹敌,良禽择木而栖,他相信袁兆龙会做出一个不让他失望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