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破敌良策

“窃以为潼关易守难攻,马超凭此天险,先就立于不败之地。更何况,西凉兵如此骁勇善战,丞相若与他在潼关僵持,恐怕是徒费力气。”

曹仁打过潼关,潼关武器精良,准备充足,知道贾诩所言不虚,当即点了点头。

曹操也不由点了点头:

“那文和的意思是……叫孤回师,坐等西凉兵兵逼中原?”

贾诩摇了摇头:

“西凉于丞相,如芒刺在背,若不根除,定成大患,岂可半途而废?依微臣之见,丞相当沿渭水、黄河沿岸,寻找突破口,深入敌境,绕过潼关,再行决战,或大有可为。”

自秦以来,潼关便有百二秦关之说,四面俱是险路川峻岭:南面有险峻的秦岭山脉,东面有潼关和黄河天险,西面则是陇山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而北面是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黄龙山。真可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一直为进攻关中的冲要之地,二万兵便可抵抗百万大军的进攻。当年楚、赵、魏、韩、卫五国联军曾两次进攻潼关(即当时的函谷关),俱被秦军杀的大败。而当年刘邦入关,也是绕道武关才入地关中。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洒眼众将:

“诸位怎么看?”

徐晃闻言长声道:

“军师所言不虚!丞相欲入关中,大可不必取直取潼关。通往关中的又不只他潼关一条。北路可出河东,西渡黄河可入汉中,南路可先南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入关中。条条大路均可破关中。”

曹操点头道:

“绕道武关、蓝田恐要大费周章,渡河或大有可为。眼下贼军俱汇于潼关,想来黄河沿岸各渡口定然空虚。”

说至此处看向于禁:

“文则,你且着人去探探黄河沿岸的情况。”

于禁当即点头称诺。

正此时,忽听帐外有人叫嚷道:

“丞相!”

说话间,却见有人大踏步入了大帐:

“某愿……愿与马……马超一战!”

众人抬眼望去,正是虎痴许褚。

曹操大喜道:

“有仲康在,马超必破!”

许褚入了营道:

“丞……丞相!某愿请战!”

曹操忙道:

“仲康大病初愈,来日再战不迟!”

当日,令众将散去。

又过几日,但见于禁神采飞奕走入大帐道:

“丞相真神机妙算!”

入至大帐方才续道:

“丞相,某连日来深入敌境,发现西凉各部重兵集结于潼关,潼关以东、以南、以北,则有马沅、成宜、李堪、侯迁、张横等部驻守在各个渡口。而潼关西面,离潼关稍远一点的渡口蒲阪津,竟无人防守!”

曹操一副早已料定的表情道:

“马超之败,便在旦夕!”

正此时,徐晃起身道:

“丞相,某愿引本部人马暗渡蒲阪津,抢攻敌人后方!”

眼下,曹操与马超集结重兵在潼关及潼关北线、东北线、东南线对峙,谁都不知道对方究竟有什么打算。而目前的形势来看,西凉优势尚在,只不过西凉军善于平原做战,却不善于攻城掠地,故而,虽有优势,却不能一举根除了曹操。而徐晃渡过蒲阪津即可控制整个河西地区,的确对曹操大有可为。

曹操沉思片刻微微一笑道:

“出兵时,诸将俱言当从邺城到关中走河东最是方便,孤故意绕道南下渡过黄河,再东进潼关,其意正在于此:使马韩根本感觉不到来自河东的危险。眼下,大计已成,正可分兵赴潼关以北及东南方向,借以牵制马超,让他把主要兵力放在渭水以南,在渭南布防。如此一来,马超的河西则更加空虚。这样,咱们就可以由河西渡河长驱直入了,如何?”

众将闻言齐声喝道:

“丞相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