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正是福山,随着岁月的洗刷,他一身的杀戾之气早已化成沉稳冷冽的气息。他虽是穆家的家将,但依军功,早可做个统领之类的军官。可是他选择留在穆家,只因齐国公的知遇之恩。

福山见受了伤的小侯爷不愿闷在马车里,淡淡一笑,低声道:“小侯爷这性子倒是和国公爷年轻的时候极相像。”

“我爹?”穆霖来了兴致,便追问道,“我爹年轻的时候也老是闯祸吗?”

福山没料到穆霖想的却是这个,他失笑摇头,想了一会儿说:“也是个闲不住的。那时国公爷随先帝征战八方,每打下一处,必换上私服,四处游览一番,回来告诉先帝,那处有何妙景与特产。先帝就说,待江山稳定,国公爷想去哪里便去哪里,再也没有任何人敢阻拦他。待到江山真的稳定下来时,国公爷心思也定了,再也没有四处走走的念头。”

先帝便是开国皇帝,连年的征战早已拖垮他的身体,新国才安定下来没几年,他便驾崩归西,只留下一对儿女,儿子便是当今的建安帝。在驾崩前,先帝撑着病弱的身子为还是太子的建安帝与齐国公的长女主持大婚,将太子托孤给齐国公。齐国公含泪送走了先帝,之后除了镇乱,再也没出过京城。

穆霖当初从书中得知这一段历史,也是唏嘘不已。这很像前世里历史中的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不过建安帝不是刘禅,也不像李世民,倒像刘彻那般野心勃勃。所以,齐国公在为小儿子求到爵位后,便卸了甲交了权,安心在家陪穆夫人养花种草。

穆霖能理解齐国公后来的做法,假使齐国公真的游玩四方,依圣上的多疑,还不定以为齐国公对这个江山念念不忘呢。况且,当初一起打天下的人已经不在了,再出去走走,看到了旧景,睹目思人,徒添伤心难受。

福山与穆霖低声聊了不少齐国公的旧事,说到一些糗事时,二人还捂着嘴,偷偷地乐,以防吵醒车内的穆母与马车前后其他的人。

正当福山说到齐国公第一次看见榴莲,要把榴莲扔进泥坑时,前方的马都不知何故停了下来。福山吁了一声,也停了马车。

“阿霖,发生何事了?”穆夫人的声音自车内传来。

穆霖回头掀了帘子,回道:“娘,孩儿也不太清楚。待我派人去问问,再回娘。”

“去吧。”穆夫人坐直了身子,摆了摆手。

这时,一位侍卫跑过来,惊慌失措地说:“夫人,宫中派了人来道,圣上在定国寺遇刺了,但无大碍。国公爷派奴才来和你说一声,咱们要加快马程,尽快回到京中。”

穆夫人脸色微变,点点头,示意她知道了,便让侍卫回去复信。她让穆霖回马车里,免得马车跑起来,遇到横枝乱叶,再伤了腿。穆霖乖乖听话,坐进马车里,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在想着皇帝遇刺一事。

书中,皇帝在重阳那天也遇刺了,不过当时齐国公与圣上在一处,遭了皇帝的怀疑。因没有证据,此事不了了之。不过,建安帝却对穆府防备了起来。明年上元节,皇帝又遇了刺,那次是宁平长公主随身的侍卫陆云清救下被困的皇帝。事后查明,是皇帝的新宠勾结前朝余孽,里应外合行刺建安帝,重阳节那日的行刺也是他们做的。

看来,书中的情节并没有因为他的乱入而打乱其原本的主线。那么,齐国府还是会被抄家,齐国公还是会在狱中自杀,穆母还是会殉情,而他还是会被流放,死在南疆的途中吗?书中穆霖死在齐国府被抄之前,不知道穆府会出事,不知道穆后会出事,不知道太子会出事,不知道他大哥会被诬蔑投敌叛国。

但是他知道啊。可是他能做什么呢?怎样才能让此世的剧情不像书中那般走向?他埋头揉太阳穴,沉入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