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那个时候都已经提醒建文皇帝,朱允文了,一定要把握这三者的关系。
时间是宝贵的,大家都在卯着劲做着自己的事情,皇帝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们必须出来看看他们要获取更多的消息,只能来锦衣卫,但是方中愈并没有阻碍那些人。
锦衣卫北镇抚司是现在大明整个部门中运转最快的。
因为有着他的存在,大明朝廷如今的军事改革,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驸马爷梅殷,魏国公,徐辉祖大将军盛庸,一直都在北方练新军。
各部人马都在快速的蜕变着。
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各种各样的装备,都在源源不断地送往北方。
他们看着军中发生的变化都有些高兴,毕竟整个军队有人能力,心中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以前那种熄灭的心思,如今又起来了。
改革是一定要改革的,至于于改革到多大程度,还需要朝廷来把控。
方中愈也不清楚自己现在到底能做多少事情。
但是他可以确定这些事情,只要他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完成的,对于很多人来讲,一辈子的成绩,可能就那么一点了,但是对于方中愈来讲他所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他要带领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帮助建文皇帝朱允文守住这一片江山。
如今他想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其他人自然要跟随他的脚步,大家只能感觉到越来越忙碌了。
没有傀儡,没有抱怨。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上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方中愈之前手下的的人如今都可以独挡一面了,甚至是很多人都已经在江湖上或者是朝廷上有了名声。
李哥去了北方,北方,如今在哪里还不知道,但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消息传回来。
方中愈没有拒绝,他也没有阻止他,毕竟那个女人还没有出现。
从他的内心来讲,他也是想知道那个人到底去了哪里?
正式因为如今各种事情太多牵扯的事情太多,程序也很复杂,一切都毫无头绪,只能说在摸索着前进,所以各位王爷的封地一事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但是他们心里也越发的期待了。
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也让他们明白皇帝的心并不在他们身上,或者说也许离开整个国境之内是最好的选择。
当一个太平王爷,或许没什么不好,但是给他们来说是真正的压力。
这个时候吃喝玩乐也是可以的,只是越往后就更难了。
看如今进入皇帝朱允文的架势,是不会允许很多东西存在的,既然那些王爷们如今还享受着王爵,以后后代还能不能继承王爵?还能不能世袭罔替?那就难说了。
京师发生的变化,也影响了很多的人。
很多人都在期待着大明能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廖氏兄弟的货栈已经开始在组建商队,他们要去更多更远的地方。
对外宣称是要去获取更多的东西。
但是那的到底有什么情况吗?谁也不知道?
以后的事情谁说的清楚。
既然是这样,那就只能更努力的去做了。
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是可以决定很多事情的。
目前他们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而这之一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现在一样更多的人。
大家期待去做一些更好的事。
但是这件事情看起来很简单。
简单到他们都可以来做。
只是效果没有那么好,因为,模仿,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还是需要更多的创新,虽然,他一直都在强调,但是收效甚微。
大家似乎更愿意坐享其成,直接用别人的东西。
没办法,就算是中愈有心保护大家的产权,但是,很难。
人在集中精力之后办事速率是很高的。
也就是说效率,会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与态度。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态度越好,速度越快。
卢掌柜和他的那些朋友们,为了尽快的把烹饪学校拿在手,一直都在马不停蹄,加班加点的干活。
其实他们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他们的人,并不够,而且没有教学经验。
虽然冠名烹饪技术学校,但是还是要交一些文化课的内容的,那些学生们要是连字都不识的,又怎么看得懂菜谱,又怎么能够更好的领会他们这些大师的意见呢?
让那些大师傅们现场教学是可以的,让他们上讲台讲课,可就难为他们了,所以还是得培养自己的人。
以前要是让那些会认字,会读书的人去学厨师,恐怕大家都会骂他一句傻蛋。
但是如今不同了,因为朝廷的宣扬,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特殊性。
大家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谋生,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爱人,而获取一定的物质来保证家人的生活。
所以就算是读书人去学厨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可就难为了一些大师傅,之前他们就是靠手把手教,自己领悟来学习高超的烹调技术。
但是如今他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还得自己学习,还得带手下人。
没办法谁让他们拿的钱多呢,既然拿了钱就得办事。
方中愈的钱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真是因为大家都看得懂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人不敢不努力。
方中愈也许不会跟他们计较,但是卢掌柜要是打着方中愈的旗号,对他们做了些什么,大家也只能打碎牙齿,自己吞。
谁让你不好好干活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个集体性的行为,但是当大多数人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不一样的感觉。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似乎乎都会害怕,他们觉得如果自己不那样做的话,恐怕就会落后,甚至是丢了面子。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所以群体性事件是经常发生的。
比如看到办报纸可以吸引很多人在上面做广告的话是可以挣广告费的,与于是很多山寨版的报纸就出现了。
他们也没有特别好的创意,但是上面现在有故事,还有广告,他们模仿的大明报做着很多事情。
模仿并不是罪过,至少在目前没有人去追究他们的责任,所以他们胆子越来越大了,版面也越来越多。
故事讲的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把它当做一个乐趣,当做一种谈资。
家里的孩子又能认字了。
认真的孩子们现在也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因为他们似乎发现这样的话,父亲母亲好像很喜欢他们这样。
平时的调皮捣蛋,并没有让他们太过难受,如今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像是当初父亲希望他们好好的田地里干活一样,如今父母希望他们能读书能识字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方中愈曾经告诉他们不需要垄断,至少目前不需要在这上面做过大的垄断,但是一定的监管还是有必要的,如果出现了什么邪教宣传或者是诋毁朝廷的话,那些自然是要管着的。
新组建的宣传部马上就要成立了。
具体由谁来担当,这个部门的一把手,目前还没有人知晓。
建文皇帝朱允文还在考虑。
方中愈并没有在这个上面的人选做干涉。
皇帝能够决定的事情,他从来不参与。
他都是出主意给建议,但是最后做决定的事,当然是建文皇帝朱允文来做。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带领着他手下的人,将他所考虑的事情源源本本的更加完善的提交给建文皇帝,朱允文来衡量得失,最后能不能做?
至于他的建议,自然是能听也可以不听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臣在有的时候虽然反对,但是不会强硬的拒绝的原因,因为只要方中愈,没有强迫建文皇帝,朱允文做这件事情,他们就能接受。
他们要做的是让整个天下太平,甚至是还有人抱有着陛下垂拱而治,一切权力交给百官的想法。
但是很明显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都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