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页

尉缭道:“现在井陉己成为一块孤地,绝不可守,亦守不住,只能徒增伤亡,而且还容易造成邯郸的守备空虚,因此还请大王下令,放弃井陉,所有人马都退守邯郸。”

秦王政沉默了一会儿,道:“如果放弃井陉塞,岂不是让代军的兵锋直逼到邯郸城下,如果邯郸有失,整个赵境恐怕就都难以保全了。”

尉缭道:“大王请放心,现在我大秦军队在井陉塞约有十二余万兵力,而在邯郸还驻有五万余人,另外蓟京一线败阵的残军也约有近万人,合计起来总计近二十万,而邯郸仍是天下有数的坚城,城高墙厚不说,粮草物资丰富,而且背倚漳水,西临上党,因此代军绝对难以攻下邯郸,而邯郸以南的诸地也都可以得保全。如果一意要强守井陉,那么驻守井陉的十二万人马就有全军覆灭之险,如此一来,邯郸的兵力不足,也难以保全,正如大王所言,邯郸有失,整个赵境都将难保,因此要想保全赵境,就必须放弃井陉。”

尉缭精通兵法,自然知道在目前的局面下,秦军根本就守不住井陉塞。而且现在秦国在第一线的军队只有井陉塞的十二万军队和驻守邯郸的五万军队,秦国在短时间内,很难派出增援兵力,因此一旦驻守井陉塞的十二万军队有什么不测,整个赵境将面临无军可用的窘境,因此只能放弃井陉,集中兵力守住邯郸,才能保住赵境,至少保住一半的赵境。不过井陉塞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隘,如果不战而弃,秦军的领军将领自然是要承担责任,只有由秦王政下诏,命令放弃井陉才行。

不过就算现在秦王政下诏,等诏书传到井陉时,至少也是十天以后的事情,而这段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代军会不会切断从井陉退往邯郸的道路,连尉缭也不敢确定,因此尉缭现在做这些事情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秦王政还没有回答,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值班的待从在殿外跪伏于地,道:“禀报大王,现在前线韩大将军、蒙大将军的奏章传到。”

按照秦国的制度,前线重要的战报必须在第一时间就送给国君和大臣,因此尽管现在秦王政正在升朝议事,但前线的战报送到咸阳,就马上送到大殿中来。

秦王政打开竹简一看,也不觉微微一怔,抬头对尉缭道:“尉卿,这是韩腾和蒙武两人联名回报,他们已经决定,放弃井陉塞,退守邯郸,两人愿意同共承担弃守井陉的责任。”

尉缭听了以后,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忙道:“回禀大王,此乃大秦之幸,请大王马上下诏,将两人弃守井陉之过也一并赦免。”

秦王政笑了一笑,道:“丞相,长史,你们两人马上按此拟诏,然后交给寡人用印。”

第624章 进驻井陉

秦军主动撤军,让出井陉塞,代军当然不会客气,于是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井陉塞。而且由于秦军撤退得过去匆忙,虽然将物资军需等物品都带走了,但营寨、帐篷,还有建好的防御工事等固定设施都来不及拆缷或是破坏,基本都保留原样,不过对代军来说,这些固定设施都是正用得着。因为占领了井陉塞之后,代军肯定会在这里长期驻守,因此到是省去了一番修建的功夫。

高原等人是在三天之后,率领着诸将和代军的大队人马进驻井陉塞。重新回到了井陉塞,高原、李瑛鸿、袁选、赵轩等人也都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万分,因为在六年以前,他们就是从这里败退,逃到代郡去落足,现在终于又夺回了代郡,一切又都重新回到了起点。

而井陉塞的景致依旧,包括秦军修建的军寨营地,还有不少都是直接使用当初赵军留下来的建筑布置,但六年多的时间过去,已是物是人非,当初在这里带领赵军抵抗秦军的李牧早已做古,但现在高原己经崛起,完全可以取代李牧的位置,甚至比李牧做得更好。毕竟李牧的能力只限于军事方面,而且受赵国的王室限禁较大;高原不仅在行政、治国、外交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代郡是完全独立的,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大展拳脚,不用受制于人,因此众人也都觉得要比李牧在时,要顺心得多。

另外众人心里也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收复了井陉之后,下一个目标是不是收复邯郸,进而恢复整个赵国地区呢?虽然众人都知道,现在秦军己经集中了剩余的兵力,退守邯郸,再加上邯郸城高墙厚,想要攻下邯郸,当然当然不容易,不过现在代军刚刚大胜秦军,士气正旺,而且两路合军之后,总兵力可以超过二十五万人,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全军上下对高原都有一种近乎于盲目的相信,毕竟在这一战开战之前,没有人会预料到代军能够取得这样重大的战果,因此全军上下都认为高原一定有办法能够攻取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