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是!”
“说起餐饮业来,你们知道吗?——金陵边儿上那个陈滩镇,开了一家馆子!光靠着那个馆子,陈滩今年春节期间的游客量涨了多少!”
“是那个“点绛唇”吗?——《江南月报》上都写了。听说那馆子开在一处别院,前后有几十亩大,摆满满当当的桌子,客人多的都招呼不过来……”
“提起那个点绛唇……老朽正好借职务之便,向众位提供些门道儿——”林老爷寻声看了去,开口的原是鸿胪寺卿秋大人,只听他缓缓说起这个所谓的门道:“去年春末成都平叛结束,安顿战后蜀地百姓的置业营生,便成了朝廷最关心的事——鼓励百姓安居乐业,重现成都城昔日的辉煌,便要从精神上去鼓舞他们……”
——这便是鸿胪寺的职责所在:监测并研究舆情,再利用舆情去引导民生发展。
“譬如当时平叛战争时期,树立‘娇将军李犷’这个人物,讲述他的传奇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传播,便是用以鼓舞民心的有效手段……而现在时值战后重建阶段,娇将军的传奇早就翻了篇,朝廷需要的是创业故事来鼓舞民生——‘点绛唇’如今便是被鸿胪寺看在眼里的典型。”
林老爷事业有成后虽也学模学样地读了几本书,可听罢秋大人的话还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老秋你说的是啥意思?”
秋大人一笑:“众兄弟想做投资不妨早点下手——《财神府传奇》的话本鸿胪寺已经拢了一众编剧在准备了,预计今年入夏便会在街头巷尾听得到说书人们讲这个‘点绛唇’的故事。”
不管林老爷听没听明白,一向擅长投机的花大人倒是听明白了,立刻站起了身来:“这馆子要大旺啊!”
秋大人看着花大人无缝不叮的嘴脸,“噗嗤”笑出了声,只转了头向林老爷,复述了一遍花大人的话道:“这馆子要大旺——就是这个意思。”
花大人那厢生怕生意被在场的人截胡了:“众位都别跟我抢!我早先就听我女婿提起过那个馆子——那馆子的掌柜,似是我女婿的旧友——你们要投哪里,姑苏还是临安,我花某也管不着,但金陵这儿,我先说好我要投一家!”
林老爷挑眉:“你女婿——沈曳那小子?你打算投资多少?”
花大人眼都不眨:“一千两吧!”
林老爷摇头:“不行不行,你想投,前期至少就得这个数儿!”说着比了个五。
花大人嘲笑林老爷道:“老林你糊涂成这样,是怎么赚到钱的?五千两?有必要吗?”
林老爷悠哉地呷了一口茶:“要投点绛唇,要先选址——林府正门那栋楼刚空出来,恰对着一处旺市,又兹临秦淮河边儿,我看选在那里正好儿——选址已经要如此豪华的地段,那你不得掏个五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