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早就猜到陈嫣会有这种想法…毕竟在他的记忆里,陈嫣本来就是一个性情很‘真’的人,这种解读是一定不会接受的。其实刘彻自己也觉得这种解读过度了,不过他是不会制止这种解读的。
不仅不会制止,可能还会推动。
“幸亏不是天下人都如阿嫣这样想…”刘彻啧啧了一句。
陈嫣也露出一个‘我理解’的眼神——对于皇帝来说,思想文化问题一直是个重要问题!如果可以的话,皇帝都是希望天下人思想能够统一的。知道忠君爱国,知道勤恳规矩,不要总想着搞事情…就是类似这种简单却有用的思想。
但这种思想不是直接去说就能种到人的脑子里的,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当载体为人所接受了,这些思想也就潜移默化中被人接受了。
古代贤人的著作或许本身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但是不要紧,用这些著作作为教材的时候统治者是可以掺私货的!
解释权是在现在的人手上的啊!就如同《诗经》,诗歌早就存在了,就摆在那里。但要说这些诗歌到底是什么意思,那还不是要看拥有话语权的学者怎么解释?
刘彻很喜欢现在《诗经》的解释方式,因为里面传达的思想是绝对有利于统治的。
想到这里,陈嫣也打趣刘彻:“姐夫曾经还为了儒家与道家的南辕北辙同老师们辨论过呢!我现在还记得,‘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是道家的道理,要叫民众愚笨。而儒家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要启发民智。当时姐夫以此为惑,让老师们都差点儿打起来!”
“姐夫偏向儒家的…如今此举可一点儿都不儒家哦!”陈嫣笑眯眯地道。
刘彻大笑起来——这看的一旁的韩嫣、卫青心中称奇。
刘彻早些年做太子的时候读书,身边有贵族青年组成的‘伴读团’,当时韩嫣就是他最器重的一个了。一方面是韩嫣聪明、有眼色,还恰好了解刘彻非常感兴趣的匈奴。另一方面,韩嫣长的好看啊!
没办法,刘彻从小就是一个究极颜控!在他这一朝出头的名臣,史书上基本上都要记载一笔仪态、外貌什么的。
到现在,韩嫣依旧很受宠幸,甚至相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这种和宠臣倒还有些差别,刘彻似乎将韩嫣当成了类似‘跟班’的玩伴…嘛,这也正常,作为皇帝,一方面需要人才的辅佐,另一方面也需要纯粹的、解闷用的‘朋友’。
正派的人看不上韩嫣,但那些想要走捷径的人可是很追捧韩嫣的!
如今他是长安新一代的‘王孙公子’,出行时身后就跟着一大堆贵族子弟,众人都隐隐以他为中心了。
而现在,刘彻重新读书了,他也被拉了过来。另外,侍中们也集体弄了过来,旁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