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资金短缺

可实际上她从来没有出过这个省,最远的一次就是上回去省城把马教授请回来,见识并不比普通的村民强太多。

所以听到资金不足这个问题,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咱们不如把母猪卖掉一头,怀孕了的母猪应该能卖不少钱吧?就卖给咱们县城的供销社,供销社应该收的。”

这个年代的供销社,除了供给县城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有一个职能,就是收各种各样的山货、农产品、例如干木耳、蘑菇、还有鸡蛋之类的东西。

这段时间喂养得好,母猪的肚子也逐渐的开始长大,等过完年那几天就能分娩。

如果现在卖掉,固然能够回笼资金,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而且,要卖只能卖到供销社,价格肯定不会太高。

现在养殖场正是缺钱的时候,一头怀孕的母猪最多按普通猪的价格给他们,要是等小猪出生再卖到,钱会多好几百,相当于白白少了好几百块的损失,苏南可不会乐意。

“闻主任,咱们这么多母猪,每一只生下来最起码8—9只小猪,如果现在卖到供销社,人家最多给我们一只猪的价格,按一只小猪60块钱的价格算,卖掉一只的话,就相当于少了四百多的收入,这样对我们不划算。”苏南对闻丽建议着。

闻丽一想,苏南说的也有道理 ,“那要不,咱们和县城打个报告再申请五百块钱的资金?咱们养殖场每个月的开支,最少最少也得50块钱,我们这些妇联的干事反正有国家工资,但总不能拖欠着员工的工资不发。”

一辈子都在妇联进行工作,闻丽的思维也一直局限在这些框架之中,这就是这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对于人的局限性。

“县里面打报告层层审批下来,得很久的时间,而且领导会不会同意还不一定,闻主任,我觉得这个事我们还是要咱们主动想办法,找一条短期之中能够回笼资金,而且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给钱的路子来。”

苏南干脆直接和闻丽挑明了,自己的想法。

养殖场的经济困难苏南在老早之前就预料过,到现在这一步,她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闻丽顿时明白苏南的意思,“苏南同志,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跟我们说吧,养殖场虽然虽然是挂在我们妇联的,但实际上我们都是给你打打辅助。

我现在年纪大了,跟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潮流,脑子也没你这么活泛,而且这个养猪场,可以说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你在操心,你在解决,

这事儿要是你有解决的办法,那一切交给你作主就行,只是要注意,办事儿之前不能违规,千万不要给咱们公社给领导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