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年决定先从最难也是制约整个链带的销路着手。
毕竟困扰寸岛海产品业务的三个主要要素中,人、产品这两个要素本身就是具备的,只是数量少而已。最难解决的是销路。
这也是显然的,因为销售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都不易解决。除了市场需求以外,物流、人才都是关键要素。
市场需求可不像是做小龙虾生意。只要季节合适,只要质量不是太差,一般都有不错的销路与利润。
物流可不像是做快递。快递虽然对时效要求很高,但其实只要客户不急,常温货晚个十天半个月送到也没问题。海产品涉及到温度控制,需要用到冷链物流。
而冷链物流不仅时效要求极高,而且成本也极高。稍微控制不好,要么会造成产品的损耗,要么会造成成本剧增。
为什么很多人看着做水果生意很赚钱,自己一碰就亏得一塌糊涂?就是因为大家只看见了水果生意的毛利高,而没有看到损耗。
打个比方来说,一种水果保质期10天。前5天损耗为0,第6天损耗为5%,第7天15%,第8天30%,第9天70%,第10天100%。时间对销售的速度永远有难以化解的压力。
虽然同样是做物流的,但是齐年对于冷链物流完全是外行。所以他特地去请教过做冷链的同行。
冷链同行一开口就问齐年有多少量。一听齐年报出来的数字就摇头:“量太少了。又不是价格高的进口货。你这样做一单亏一单。”
这又陷入恶性循环了。
量少不赚钱,不赚钱就没人做,没人做就量少。
这个事情难是难,但事在人为。齐年这个人存在的意义,不就是把不能为、不可为的事情变得能为、可为嘛。
齐年还是拿出做快递的思路来,先铺路,然后再去找在路上跑的车。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嘛。
快递这个行业有两个特性:一是天然的快递网和人际关系网;二是工作辛苦。
两个特性结合起来产生的结果,就是同行之间容易产生共情。说白了就是容易自来熟。老板之间如是,快递员之间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