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百万?不,一千万起步!

()跨年会议结束的第二天,赵启明就和刘海平一同来到了深市工厂。

不管是连锁网吧还是矫正中心,两边的事他都已经安排好了,静观其变即可。

由于杨教授的矫正中心才开了半年不到,目前还没有受到官方的正式支持,赵启明知道,这时候搞他是最好的时机,否则,一旦他有了官方的背书,再想对他下手就难了。

或许现在已经有少数人注意到了杨教授,不过赵启明觉得自己和杨教授相比,应该还是自己的分量更重一些。

宽泛的说,赵启明和杨教授两者,一个代表的是发展互联网,一个代表的是打击互联网。

他让崔晓丽联络了大量的媒体人,给了不少润笔费,按照计划,等网络上再闹上两天,各大媒体应该也要发声了。

赵启明给崔晓丽定了一个标准,就是把杨教授搞臭!比臭水沟里的蛆虫还臭!

经过几个做的准备,第一款手机q1已经正式投入生产,生产设备齐全,再加上这段时间刘海平兼并了好几家制造业的工厂,技术工人早已完成了培训,所以产量很快,现在的问题只剩下一个:第一批生产多少?

几个月前刘海平也问过这个问题,当时赵启明的回答是五十万部,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生产出的样品不管谁见了都赞不绝口,刘海平现在对这款手机充满信心。

除了数量,还有价格,这款手机使用的全都是已经成熟的技术,而且并没有使用到哪家公司的专利,因此成本很低,刘海平按照一百万台的数量计算,每台成本仅为980元。

实际上,这个成本已经很高了,假如所有的零部件都能自己制造,数量也能像摩托罗拉那些大厂那样以千万为单位,那成本甚至能够降低到500元以下。

1110刚上市时售价多少?赵启明回忆了一下,很多细节他记的并不准确,只有个大概印象。

尤其是像1100这种后来卖200块一台的手机,赵启明根本不记得刚上市的价格。

好像是一千八还是一千三来着?

反正这个年代连国产功能机都能卖两三千,诺基亚不可能卖一千元以下的。

所有硬件都是这样,制造的数量越多,生产成本就越低。

“如果按照一亿台来生产呢?”赵启明突然问道。

刘海平差点被这个数字吓尿了,结结巴巴的说道:“生产一千万台的话成本能降低到800以内,超过一千万还没跟供货方谈…”

作为创造了销量神话的1100这款手机,赵启明是极有信心的,何况q1无论从做工还是质量上都比1100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