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制造业的曙光

那咱们来聊聊,你还有信心吗?有?那我再给你投!股份再加点儿!

没信心了?那我之前投的钱怎么办?要么你的股份卖给我,我自己砸钱接着搞!

按照赵启明的思路,刘海平很快就设定了几个标准。

有技术,没实力的,尽可能直接挖过来,扩充自己的技术团队。

有技术,也有一定实力的,先扶持,用资金换股份,只要你能不断的拿出成果,我就可以不断的追投,增加我的股份就行了。

等我的股份达到一半以上的时候,来吧,谈谈合并的事情。

当然,所有想要获得投资的工厂或者个人都必须先经过刘海平的审核,没技术也没实力,只会空谈的那种人直接pass。

刘海平的这种做法立刻就在华国的制造业圈子里引起了轰动。

要知道,融资这种事情,向来都是互联网或者新兴产业的事情,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几乎很难得到投资。

即便是有投资,几乎也都是类似于大厂投资小厂,相当于合并或者收购的模式。

什么天使轮,a轮,b轮,什么的,你一个办工厂的,这些东西就别想了。

尤其是对于华国无数的微小型制造业厂家来说,融资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跟国外的大企业相比,华国目前的很多所谓工厂其实都还停留在小作坊的阶段,设备陈旧,技术落伍,银行贷款也很难拿到,很多都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而现在,竟然出现了曙光!

一时间,来深市拜访刘海平的人络绎不绝,为此,他专门组建了一支队伍来负责审核的工作,全国到处跑。

刘海平忙的焦头烂额,白雪萍也带着陈茜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找位置,买门面,招聘,开始一步步的建立起华国最大的手机销售网络。

赵启明则回到了京城,打听第二批手机牌照的事宜。

如果能够在手机上市前拿到牌照,那就不需要在贴科健的牌了,虽然贴牌费用倒是不多,但赵启明还是更希望以自己品牌的名义来发布第一款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