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智斗高俅

乱宋 玉晚楼 1352 字 12个月前

这话,让旁边一直置身事外的蔡京也忍不住躬身道:李成的确是难得的人才,也难得他能如此坦荡,更难得的还是皇上对人才的慧眼啊!皇上如此英明,我大宋何愁宵小为祸呢?

李成听得暗自皱眉,若是蔡京知道他自己的权势只余下五六年的时间,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若是高俅和童贯知道他们的荣华富贵都只剩下五六年的时间,眼前所有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都会伴随着金兵南下的铁蹄而灰飞烟灭,会怎么想呢?

历史有的时候的确是对往日行为最大的讽刺,可是李成眼下还是只能毕恭毕敬地掩饰着内心的想法周旋在这些著名的奸臣中间,积累资本,保护自己。

高俅这时也知道不能再和李成纠缠下去,否则同他翻脸的不是李成而会是皇帝了。虽然偶尔的一次训斥不会影响皇帝的信任,但是难保政敌不会落井下石。政治上角逐的胜负,往往都取决于皇帝一时喜怒。

听到宋徽宗的感叹,高俅急忙愧疚地跪下连连叩头道:微臣顾及前方匪乱,一时失态,还请皇上重重责罚!

宋徽宗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摆手道:不要再说了,朕心情不好,你们都退下吧。

看到皇帝心情不好,众人都不敢再说什么,纷纷行礼后准备退出殿外。李成总算在这次和高俅忽如其来的对峙中打了一个平手,虽然明知童贯会顺利镇压方腊的起义,可是他自己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毕竟对于北宋这时的国家状况,李成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到的也就分外清晰与沉痛。

正当李成闷闷地随着众人向殿外走去的时候,一名随侍在宋徽宗身边的小内侍,忽然追上李成,低声道:李大人,请留步,皇上请您在殿中稍后。

李成闻言微微有些吃惊,说实话,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能离多远还是离多远最好,这时候接近皇帝风险太大。

当他忐忑不安地随着那小内侍返回殿中时,果然看到宋徽宗神色沉重地坐在御座上沉默无语。殿内昏暗的光线,和那些侍立在角落里的内侍们小心翼翼的样子,都给李成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黑色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