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到这里,便看到李师师扶着侍婢青儿袅袅而来。她一头秀高高绾在脑后,用两枝玉钗固定着,鬓边簪着一朵开的正艳的芙蓉,身穿海棠红织金绣衣,外面罩着一件粉色芙蓉褙子,下面穿着一条葱绿长裙,越将那玉容衬得神采飞扬,娇柔妩媚。
看到李成投来惊讶而赞赏的目光,李师师只觉玉容微热,忙含笑道:奴家因同几位公子谈及胡曲,又听周管家说你已经回来,所以希望壮士能再指点一二。
李成没想到李师师态度如此谦逊,一时不好回绝,还是婉言道:李成初回大宋自幼长在西域,言谈粗俗,恐怕难登大雅之堂。
李师师秀眸含笑,轻轻摇头道:壮士的胡曲乃是中原难得一闻,希望壮士不要拒绝了师师这番求教之心。
美人婉转的要求,更让李成难以拒绝,只好苦笑道:李成若有失礼之处还请姑娘见谅。
李师师微微一笑,点头道:请壮士随师师上楼一叙。说毕,扶着青儿,转身上楼。
李成只好跟在李师师身后,向绣楼上走去。
登上绣楼,李成才觉,这里并不是那天晚上所见到的地方,这是一个宽敞的大厅,足有二十平米。房间的西北角里放置着各种乐器,东边五名乐工席地而坐,正在调试乐器。
房间的南面摆着一张矮榻,两名锦衣男子正坐在榻上,低声谈笑。房间的正中则铺着厚厚的大红线毯,显然是用来舞蹈的了。
看到李师师带着李成进来,两人都惊讶地举目望来。看到李成那奇异的型时,两人都同时露出一丝疑惑。
李师师却并不在意地来到两人中身穿天青色锦袍的中年人面前,向李成笑道:这位乃是当今才子芦川居士,张仲宗。
李成虽然并不清楚这人的身份,却还是客气地躬身道:李成见过张兄。
张仲宗含笑道:今日听师师试演新编的胡曲,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原来竟是有高人指点。
李成忙摇头笑道:张兄过奖,不过是李成借了师师姑娘的光罢了。
李成这时倒是有心融入到这时代的士子圈子中去,一来是自己从小对宋代文化的向往。二来,在这种环境中,想要在官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想办法同这些士子结交。可是在这些人面前,以古文的造诣相比,自己差不多算得上是文盲了。即便是这几句文绉绉的对白,还是得感谢那些武侠小说。否则,这时恐怕连话都难说了。
这时,李师师又指着中间那名脸色微黑,身材中等的体态微胖的三十岁上下的大汉笑道:这位壮士乃是有名的义士姓宋名江,师师亦是慕名久矣。
宋江?!李成大吃一惊,想不到竟会在这里见到后世小说中大大有名的《水浒》主角。难道当真和书中所写的一样,宋江来找李师师难道是为了投降?既然宋江出现了,那梁山好汉们会不会也到了汴梁?一百单八将如果都到齐了,可以把汴梁翻个底朝天了,足足氢弹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