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我告诉你,要粮没有!”
周朝摆明了态度,若是他真的给李纲调了粮食到河套路,到时候陕西路有人饿死,发生动乱,他周朝的脑袋就没了。
李纲也是个直脾气,他满脸涨红,拍着桌案怒道:“前线将士正在浴血奋战,范谦叔(范致虚的字)已经连送三份奏疏前来催粮,若是河套路有失,你这个三司使担当得起吗!”
周朝硬气道:“若是陕西民变,你李纲担当得起吗!”
徐处仁脑子有点发胀,粮食肯定是不能再抽调了,不然真的会引起饥荒,一旦没吃的,冻死饿死人,必然发生大规模民变。
皇帝对民生是最敏感的,要是发生了民变,以皇帝的脾气,那肯定要翻脸不认人,都要掉脑袋。
若是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该多好!
诸宰府大臣喷完口水,便各自回去办公。
这件事暂时没有上升到皇帝处理的层面,徐处仁连忙给种师道写信,说清粮食的情况,希望种师道能从军事的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尽快结束战争。
而种师道则回复他:边关危机,不容有误!
这下就把徐处仁和周朝急得蛋疼了。
在兴庆府,元帅种师道刚与兴庆府的官员议事完,虽然表面镇定,但实际上也是忧心忡忡。
身为元帅,他的职责是大胜仗,保家卫国。
但正是因为他是元帅,要从更高格局去思考一些问题,例如抽调粮食的问题。
根据范致虚的统计,河套路还要准备十万石粮食。
毕竟,面对来势汹汹的耶律大石,要做好随时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是万全之策。
但他也知道,今年的大宋,被粮食困扰得太深,要再调粮,就是从老百姓的碗里抢粮食了。
陕西经历了前年的伐夏之战,已经民生凋敝,正在休养生息的时候。
这个时候再抽粮食,无疑是雪上加霜,京西路的粮食也不够。
到时候引起民变,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