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意见归意见,不管阿布对省长的位子多么的渴望,他仍然没想过取而代之。可是随着身份的转变,他发现自己与吾艾肖贝的矛盾越来越多,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处理并不满意。他觉得如果换成是自己或许能做得更好,就拿金翔的事情来说,他就非常的生气。一开始他很想接手这个项目,但是吾艾肖贝没有给,后来出了麻烦,才让他接手,在他看来有点想让他顶缸的意图。后来他又听说,上头一些西北的老首长看好他,想让吾艾肖贝进京后由他干一届过渡,可是在征求吾艾肖贝的意见时,没想到他的评价是这个同志立场坚定,政治素养也过硬,唯一的不足是不懂经济。也许吾艾肖贝说的是实话,可是不懂经济是行政部门领导的大忌,一句话等于断了他未来向上的空间。从那时起,阿布爱德江就有了想法。
他盘算了一下,论能力、影响力、背景自己并不比吾艾肖贝差多少,也许他不能坐在省长的位子上,但是他也想在政坛上有所成就。政治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追随者,总是跟着别人干,就像伊力巴巴这样,只能成为最好的智囊。另一种就像武侠小说中独创一派的感觉,唯我独尊,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永远和一些人斗争。就像屹立华夏政坛的江南派、刘系、中原势力等等。阿布爱德江没那么大的抱负,他有自知之明,他只是想在西北恢复自己应得到的荣誉,现在不是有张清扬和吾艾肖贝嘛,他想创造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让大家都重视他的存在。假如有一天张清扬有压制住吾艾肖贝的意思,那他再帮助西北的本地干部,到时候就没有人敢把他看轻了。
有了这个想法,这次温岭之行的计划也就水到渠成。他在来之前,就已经针对一些事做了部署。连吾艾肖贝也没有想到,其实温岭市的现任书记余问天是他的人。当初伊力巴巴是书记,余问天是市长,伊力巴巴过于强势,两人的关系闹得很不好,但余问天和省长的关系好,伊力巴巴前脚走,他就被扶了正,吾艾肖贝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个人是阿布藏在温岭的一颗钉子。现在回想,阿布也不明白当初为何对省长隐瞒他和余问天的关系,也许冥冥中早有预兆吧。
阿布爱德江坐在房间里想着这些事,总觉得自己之前太把吾艾肖贝当回事了,才导致他们那些人不把自己当回事。这次在温岭如何做到牵制张清扬和吾艾肖贝的目的,一定要讲究方法。
说到张清扬,不得不提这次的企业用工规范大检查。阿布爱德江之前没把这项工作当回事,看似张清扬把宣传工作搞得很热,但他觉是这种工作没必要做,也就是走走过场。可是当他们工作组真正到温岭市的一些企来走访时,现场的工人把他吓了一跳,工人们向工作组叙述的那些企业与员工间的问题,都是张清扬在工作会上重点强调的。直到这一刻,阿布才重视起张清扬,重视起这项工作。
张清扬明白他这是想先入为主,在干部调整上面自己确实象征性地征求过他的意见,但省委书记管人事,省长抓财政,这是分工明确的,这个征求也只是象征性的。吾艾肖贝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到好,直接搞出了一份名单,有的升有的调,弄得像模像样。张清扬知道吾艾肖贝这是在试探自己的底线,他当然不可能让这份名单全部通过,但既然他已经摆了出来,就不能全部否决。也许是温岭的事让吾艾肖贝警觉起来,他想给下面的干部打打气。
张清扬佯装看着纸上的名单,心里想到了很多,吾艾肖贝这人确实是政治上的高手,自己稳他也稳,自己稍有动作,他马上就反击了,而且还是文邹邹的方式。他选择的这个时机非常好,张清扬提出要干部调整,但现在大盘子还没有定,任何动静也没有,这就给了吾艾肖贝的机会:您不是没想好吗?那我替您参谋参谋……
张清扬知道他有点轻视了这个对手,吾艾肖贝这个人有勇有谋,自己还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今后要吸取教训不能再让他钻空子了!不过,反过来想,他如此主动挑衅也不见得是坏事。
“呵呵,我对这些干部了解不多,等我和马部长研究一下,再到基层转转看看。”张清扬含糊其辞地说道。
“嗯,这是当然的。这些干部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个个优秀,是西北年轻干部的代表,也是西北未来发展的顶梁柱,希望张书记重视。”吾艾肖贝话中似有要挟之意,年轻干部的代表、西北未来的顶梁柱,明明白白告诉了张清扬这些人要不受重视,今后西北的工作可就难办了。
张清扬看了他两眼,心中一紧,淡淡地说:“我知道了。”
“您心里有数就好,我就不饶舌了,再见。”吾艾肖贝威风凛凛地走了出去。走出张清扬办公室,吾艾肖贝感觉舒服多了,张清扬来到西北后所带给他的压力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