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三章 大放异彩

一品嫡女 鬼神君 3520 字 11个月前

最终,一曲舞蹈,在索然无味中结束了,安国公主看了也是连连呵欠,真是尴尬极了。

连诗雅心里恨极了连似月,但是她还是不死心,她还有一样法宝呢!

她朝随行的甄嬷嬷点了点头,甄嬷嬷在安国公主的面前显得十分的小心翼翼,她手里托着一只颜色非常漂亮的鹦鹉,众人的目光这才被这一只鹦鹉吸引了视线,心想,这位相府三小姐拿只鹦鹉要干什么?已经被嫡姐比了下去,难道还不甘心?

只见,连诗雅抱着这鹦鹉,用她的青葱白指抚摸着它的背,走到安国公主的面前跪下,双手将鹦鹉举高,低头,道:

“公主,这只蓝翅金刚鹦鹉是臣女偶尔得到的,经臣女训练,它还会说吉祥话,臣女特意将这只鹦鹉带来,敬献给公主。”

“哦?”安国公主原本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终于起了一丝兴趣,问道,“会说什么吉祥话?”

“会说‘公主吉祥,公主金安’。”连诗雅抬起头来道。

“这倒是好的,本宫的鹦鹉前几天才死了,你这里刚好送来一只,把它拿过来吧。”安国公主的脸色不觉柔和了些。

“是。”连诗雅大喜,终于讨了公主的欢心了。

连母见公主和连诗雅开始亲近起来,倒也暗暗点了点头,心道,连诗雅能入安国公主的眼倒也是她的本事,安国公主一句话,可抵得上她的玩具。

连诗雅弯腰,将鹦鹉放在了公主的面前,摸了摸它的头,轻声道,“鸟儿,鸟儿,公主吉祥,公主金安。”

顿时,所有的人都看着这只鹦鹉,等着它发出说话的声音来。

但是,不知道怎么了,这只鹦鹉半点也没有刚才的精神了,耷拉着耳朵,站立在安国公主的桌前,连诗雅引导了好几次,也不肯说出一个字来。

连诗雅迅速地看了安国公主一眼,顿时有些着急,于是不知不觉加重了手下的力度,拍了一下它的背,道,“快,鸟儿,公主吉祥,公主金安。”

可是,这鹦鹉却像是个聋了的,一点都不听连诗雅的指挥,还扑棱着翅膀往前走了两步。

这大鸟到底是怎么回事?先前的吉祥话不是说的很顺吗?怎么现在突然不肯说了?

连诗雅眼看着安国公主正在等着,不由地加大了手下的力道,嘴里道,“说呀,说呀……”

“嘎,嘎!”突然,这鹦鹉像是发怒了一般,突然大叫两声,然后猛地扑棱着翅膀不要命似的往安国公主的身上飞了过去——

“嘎,,嘎!”鹦鹉那爪子在公主的身上乱抓着,尖利的嘴巴直往她的脸上啄去。

“啊……”安国公主顿时惨叫出声。

“啊……”连诗雅大惊失色,慌张的大叫。

顿时,侍卫飞快地跑过来,坐席中的人一阵骚动,顿时,只见一道影子如同疾风闪过,那鹦鹉被一掌劈过去,头一歪然后掉在地上,不动了。

“皇姑……”

连似月握着酒杯的手一紧,救人的人是凤烨,安国公主正缩在她的怀中,脸色惨白,其余侍卫和奴才们全都吓得跪在地上,只见,公主身上华贵富丽的衣裳被扯破了两个洞,脸上被鹦鹉抓的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血痕,汩汩的鲜血冒出来,落在胸前的衣襟上,样子好吓人。

“这,怎么会……怎么会这样……”连诗雅吓得瘫软在地上,一动都不能动,整个人呆呆的,一时之间也没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o三章大放异彩

安国公主猛地站了起来,怒吼一声,“找死!”

顿时,大批侍卫拔剑而上,迅速地向连似月包围过去!

“姐姐!”连诀见状,迅速地从席间站起,毫不犹豫地要挡在连似月的面前,为她挡住这些杀戮的剑。

“月儿!诀儿!”连母和大夫人猛地站了起来,脸色煞白,而大夫人眼前一黑,又晕倒了过去。

凤烨也猛地站了起来,脸上浮动着紧张的表情。

然而,那锋利的剑尖终于在喉咙处停了下来,仅仅隔着毫厘的距离,终究是没有刺下去,而凤千越已经满头大汗,顺着那张俊美无铸的脸滑落了下来,滴到下巴处。

他的心脏,在某一瞬间,几乎停止了跳动。

唯有凤云峥,岿然不动,箫声还在继续,一曲十面埋伏似也进入了尾声。

“永远,都不会原谅你。”她起唇,轻轻地说道。

“你说什么……”然而,她的声音太小,乐声又越发急促,凤云峥居然没有听真切。

但是,连似月已经如旋风般转身,那剑尖迅速地离开了凤千越的喉咙,凤千越正要伸手去抓住她,却最终抓了个空,伸出去的手,呆呆地停在空中。

她说的到底是什么?

凤千越的心,被激起了千层浪!

他很想冲过去拉住她,问个明白,但是此时此刻,他不能失态,只得缓缓地坐了下来,拳头紧紧握着。

连似月再一个飞旋,嘴中颂吟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这首诗不是安国公主做的,这是宋代郑思肖的诗,我为了写这个情节这么写的,因为我自己做不出古诗来,呜呜呜。

这是一首有关菊花的诗,与今日宴会的主题恰恰相契合。

最后,曲终,完毕。

她回眸,与凤云峥相视一笑,凤云峥心头一个微颤,那笑啊……他可是盼了一世之久!

感觉……分外的满足。

虚惊一场,虚惊一场!众看客个个也是看的汗流浃背。

此时,连似月已经退回至舞台中央,跪在地上,双手将宝剑呈送给安国公主,道,“公主,臣女献丑,惊到了公主殿下,请公主恕罪。”

安国公主看着她,眼中含着审视的意味,道,“你吟诵的,是我所作的诗?你怎么会知道?”

连似月垂首,脸上带着恭顺的表情,道,“这是父亲拿回府中让我们姐妹诵读的诗,他和我们说公主的是个韵律齐整,感情充沛,读来格外爽气,刚才舞剑之时,脑海中不由地便浮现了这句话,于是不自觉便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