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种舒坦的香,最关键的是驱寒,一锅吃罢,身体暖暖的却又不至于大汗淋漓,是一种很舒服的内在暖。
两个人没有去最著名的晓林火锅,而是随便找了一家看起来挺干净的店铺进去,什么都没说,先点了两大盘羊肉。
这羊肉切的那叫一个薄啊,跟纸片儿一样还是透明的,夹起来在咕嘟着的铜锅里一涮就熟了,蘸着鲜香的麻酱放进嘴里,滚烫的口感和软嫩的质感简直让人无法忘怀。
涮火锅,一个“涮”字道尽了首都火锅的精髓,吃的就是那种滚烫的原滋原味的肉味。
师徒二人都是第一次吃碳烤铜锅火锅,尝了尝味道以后,立刻喜欢上了这种滋味,又加了两份牛肉和一盘鱼丸。
吃的正爽的时候,忽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巧啊,又碰到你了。”
他回头一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下午蹭课时认识的唐瑜瑛,此时的唐瑜瑛穿着一身宽松的运动装,长长的马尾披在脑后,刘海用一根发夹别在耳后,比跟下午的青春活力比起来多了一份婉约的姿态。
他顿了一顿,将嘴里的羊肉咽下去,擦了擦嘴巴才笑道:“是挺巧的,”说着扭头看了看唐瑜瑛身边的另一个姑娘一眼,“你们也吃火锅?一块?”“好啊,谢谢你,”唐瑜瑛笑嘻嘻的点点头,拉着另外一个长发姑娘直接坐下,还笑道:“蓉儿,快坐,别客气,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在五四楼的公选课上蹭课的那位,”然后才对徐景行道:“徐大哥,这是我同
学,黄蓉。”
“黄蓉?”他咧咧嘴。
“嘻嘻,你没听错,就是黄蓉,你看这娇小玲珑的模样,是不是有蓉儿妹妹几分神韵,”唐瑜瑛笑着打趣到。他能说什么?当然是点头了。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位黄蓉同学跟出演过黄蓉的迅哥儿有点相似,脸蛋很嫩,整一张天然的娃娃脸,笑起来很可爱,就是有点害羞,都不敢跟他对视,目光跟他一接触就红了脸,跟小说中那位黄蓉的古灵精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徐景行听徐燕说有事儿,心里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并不是特别情愿去徐燕家吃饭,因为太陌生了。虽然徐燕说她是他父亲的同学,可是对他而言,徐燕就是一个首都大学的老师而已,算是机缘巧合
下认识的一个陌生人。
去一个刚刚认识不到几个小时的陌生人家里去吃饭,多少会有点不自在。
而且他不是独自一人,身边还跟着一个安心呢。先不说安心也会感到不自在,就算安心不在乎,他和徐燕之间的交流也会有点隔阂,毕竟有些话不太适合让安心知道,可他又不能把安心赶走。
他要是真的想跟徐燕好好聊聊,那他一定会找个合适的机会,找个合适的地方,就他们两个人面对面的聊一聊,而不是在人多嘴杂的家宴上。
所以一听徐燕说晚上有事儿,他心里那点小别扭立刻小时的无影无踪,挂上电话后朝安心笑道:“免费的晚餐泡汤了,走,带你去簋街吃大餐。”
簋街也是首都必逛的景点之一。
好吧,把簋街说成是一个景点确实不太恰当,不过簋街的盛景确实一般地方所无法比拟的,把簋街说成是小吃街的新鼻祖应该不算过分。所谓的新鼻祖,其实就是解放后最早成规模的小吃街,也是最早的个体户聚集地。在徐景行出生之前的那几年,簋街还只是一条土路,虽然人来人往的挺热闹,可受大环境所限,饭店小吃店什么的还都是
个稀罕玩意儿。然后在八八年的春天,簋街上的第一家个体户晓林火锅开业,而且非常大胆的做二十四小时营业模式,这在当时的国内可是独一份儿的存在,不过人们接受新鲜玩意儿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开业之初一直在
赔钱。但晓林火锅还是坚持下来了,就算赔钱,每天晚上依然灯火通明的坚守在簋街的土路边上。坚持了几个月后,顾客慢慢的多了起来,毕竟当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饭店非常少,没得选,想在晚上喝口小酒,
就只能去簋街。
就这样,晓林火锅的生意好了起来,而且夜间生意比白天的生意还好。发现有利可图,簋街的店铺慢慢的多了起来,而且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二十四小时营业模式。时间一长,规模起来后,簋街的名气自然越来越大,到了现在,簋街已经成了游客到首都以后必然要光顾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