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出过后,大楚皇城上下也是一派喜乐融融之景,百姓们将这件镇北军以少胜多的大事编成了众多版本的诗歌和戏本,在坊间广为传颂,而将军府上这位年仅十七的少年将军,便是在回京半年的时间之后,再度以惊才艳绝的将领天赋震惊了整个天下。经此一战,天下的战神之称,除了南秦秦誉之外,又多了一个西楚慕流苏。而天下闻名的铁血军队,除了南秦秦誉手底下的黑骑军之外,又多了一个天下奇军镇北军,因为这一战源自于长箭取胜,镇北军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称号,称为天下第一神箭军。当初被大楚众臣轻视的东郊校尉营,距离出征不过十日时间,便是在慕流苏的带领之下,成为辉煌至极的天下奇军,而镇北军中的副将颜繁之,沈渭,参谋菘蓝,以及以独孤询为首的六大先锋卫更是成为了当今天下炙手可热的新秀。当然,慕恒亲自送给慕流苏的,以慕一为首的十二暗卫也是在此次一战之中崭露头角,从不见天日的暗卫迈向了光明正大的战场。传闻这些个消息传回去的时候,镇北将军生父慕恒老将军喜极而泣,而大楚之中权倾朝野的年轻右相,却是孤身一人站立窗前,面带笑意,身姿笔直,眺望着大楚北境的方向,不眠不休站了整整一晚。……只是相比起大楚这边万民欢庆,喜乐融融的氛围而言,北燕朝廷这边却是完全的陷入了一个低沉氛围之中,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北燕的边疆十万人马中,除了燕长风一个将领,竟然会一个不留全军覆没。而沪城的那四万人马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似乎也没有丝毫折损,但是如今也是悉数困在那落于少年将军手中的沪城之中。最可耻的是敌军只有区区万人,只有三万人啊,那是一个什么概念?连他们北燕军队一半人数的再一半都没有,竟然还能胜了北燕十四万人连夺两座城池,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可是无论多不可置信,这件事情终究还是就这么发生了。北燕边疆之地的的那些将士们悉数折损其中,更是没有一个人得以存活,即便是这些人心中也是知晓,其实大多数的人都是因为北燕大军自己起了内讧而导致同胞身死的,若非没有当日内讧一事儿,想来北燕大军也不会死得如此凄惨。虽然北燕皇帝知晓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丢脸,一心想要隐瞒,可是这些个消息却又不知为何一夜之间便是传遍了整个北燕百姓家中,知晓了事情前因后果的北燕百姓们,不仅是对这些个折损在北燕北境边疆之地的大军再无半分同情之心,反而是将其骂了个狗血淋头。
首当其冲被骂得最惨的人便是大皇子燕长风无疑了,只是如今,就算这些个北燕百姓一心想要将这位皇子千刀万剐,他们也根本就见不着人了。燕长风如今落在了大楚军队手中,只怕日子也是过得极不是滋味也不知晓会被折磨成哪般模样。北燕的皇帝当初满心欢喜的将这十万军队筹备过去,就是准备看着燕楚一战大胜的欢喜场景,谁曾想到竟然是这么一个糟心场面,不仅是输了,还输得如此惨烈,并且还如此丢人丝毫不光彩,顿时便将他气得吐了一口血。本就这北燕皇帝就有些重病在身,如今又吐了一口血,更是差点儿气的昏迷了过去,人醒来之后,虽然没有严重到完全丧失了意识,但是面对着处理如此两国政事的重担,到底还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北燕皇帝大手一挥,将这燕楚一战,两国交战的大事,猛的甩到了当朝摄政王的手中,下令让群臣亲跪去求得摄政王殿下出关。
而群臣之中见着大楚军队经此一战士气大振又如此来势汹汹的样子,一时之间也是打起了退堂鼓,朝廷上下更是有不少人附议要让两国双方进行和解,说什么主张议亲议和之事儿。只可惜这件事情尚未得出定论,便又被其余人推翻了,如今若是北燕真的想与大楚和亲,可是与南秦与大楚和亲之事儿大相径庭。当初虽然秦楚一战之中,也是南秦秦誉战败,输给了慕流苏,但是南秦当初并非是无没有再战之力,说是和亲,很多人也是知晓这极有可能只是为了休整罢了,根本算不得什么战败之国。毕竟南秦的国力,在三国之中,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最强的,想来这也是为何两国和亲,南秦那边却是并没有将公主嫁到北燕之地,而是让大楚的公主嫁去了南秦的原因了。
而他们北燕如今若是在这个情况之下主张和亲,便是成为了一个战败国的姿态,在于向北燕求和,便是代表有了几分投降之意,更是等同于让一国皇子去做质子无疑了。战败之国和亲,总归不可能是什么世子啊,朝中贵公子啊什么的能够轻易应付得了的,所以必须是皇室中的皇子无疑了。因为燕长风如今正是在大楚那位少年将军手中,如此手下败将,又谈何和亲之事儿,只怕还会还被大楚之的公主贵女瞧不上而被人好一番笑话才是。而如今北燕的皇子当中,经过太子之位的争夺,除了如今落入慕流苏手中的大皇子燕长风之外,唯一剩下的成年皇子便是燕离歌了。
可是一国太子用来作为和亲之人,变相的质子,未免太过丢人了了一些。更何况,人家大楚如今士气大振,正是反攻证明自己国力的的好时机,还好巧不巧的与南秦有了和亲的关系,又怎么肯轻易接受这和亲之说呢?
于是朝廷之中提倡和亲的这个建议,还未曾萌芽,顿时便被打消了。
不过和亲的念头是虽然打消了,但是这战是和,解决燕楚之战落败一事儿的折子,终归还是按照北燕皇帝的吩咐,让群臣跪于摄政王的宫殿之前,请求摄政王出关处理此事。
北燕的这位摄政王殿下姓甚名谁似乎北燕之人并不知晓,不过也没人敢去问这位摄政王殿下的名头,毕竟除了北燕皇帝之外,只怕也没人敢称他一声真名了。这些人并不知晓他是谁,索性也就悉数称呼他为摄政王殿下,一年半前,这人孤身进入皇宫,宫中刺客之事儿闹得人心惶惶,却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刺客竟然一举便成为了北燕的摄政王殿下。只是这这位摄政王殿下刚刚接任了摄政王一职,便提出了闭关之说,而闭关过程中,朝廷也是会有人将朝中折奏递到他的手中,但是素来都是需要群臣跪请,才会出关解决此事。
这位摄政王殿下一年之前上任以来,平定北燕牧民叛乱,又将北燕皇帝眼中颇为忌惮的士族门阀给铲除的干干净净,手段心性的确是极为强悍。所以北燕皇帝是对这位摄政王殿下颇为信赖。
而北燕文武全臣,也是被这位摄政王殿下也是治理的服服帖帖不敢有半分异动之举,所以如今北燕皇帝下令之后,他们也是不敢有半句话,直直跪在了这位摄政王殿下的宫门之外。
摄政王殿下的宫殿,修得极为富庶,是北燕皇帝花了大半个国库建设而成的,在北燕皇帝的眼中,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通宵天下权谋之策的北燕摄政王殿下压根儿就等同于一个神祇存在,而对待他心目中的这位神祇,北燕皇帝,倒也不算太过吝啬,这宫殿修得当真是啊碧玉辉煌,便是比起皇宫也没有丝毫逊色之处。
白玉为砌,用镶嵌了诸多玛瑙的琉璃瓦做顶,整个宫阙奢华至极,可想而知,这位摄政王殿下在北燕皇帝之中当是如何得宠。
而五月的烈日之下,北燕群臣群涌来到摄政王的宫殿之前,跪了整整三个时辰,这才听得宫殿之内传来一声极为细微的开门声音。
华丽的宫殿大门一侧推开,露出一道身穿着华丽黑色长袍,尊贵至极的纤长人影,那人面上带着一张曼珠沙华勾勒的白玉面具,趁着身上的黑色长袍,越发显得整个人宛如九天之上的神祇。
他身上穿着的黑色华服之上,没有勾勒纹饰,只是在衣襟之处,用银色丝线勾勒了极为精致的繁杂纹路,那纹路看着不是很清晰,却又让人瞧着就觉得十分诡谲古怪。三千青丝柔顺的披在肩头,与身上的黑色华服没有半丝违和之感的融为一体。浑身上下,除了一张银白色的白玉面具之外,一身墨黑色泽再无半点装饰,然而即便是他如此简单至极的装扮,甚至是站在这个地方一动不动,却是轻而易举便透出了无与伦比的风华气度。
那张白玉面具之下,则是一双妖冶诡谲的凤眸,纯黑瞳孔中隐约透着几抹色泽惊艳的赤色,衬着绯色紧紧珉在一起的薄唇,整个人一出现,便夺尽了天地之间之光。
一个轻飘飘的眸光朝着群臣扫了过来,立马便是一个抖擞,磕头惊呼出声:“见过摄政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