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一张白纸出南陵【二】

“王兄快快请起!”张恒连忙扶起他,道:“探究学问而已,何必如此大礼?”

接下来十几天,王莒隔个几天就要来一次张恒家中。

有时候是上午,有时候是下午,但是每次都只能待上个把时辰,就又好像有什么急事一样急匆匆的赶回长安。

倒是在不经意间,张恒那次所做的那首《胡无人》与在囚车中喊出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居然在三辅地区传开来了,特别是那首《胡无人》居然传到了河间,张恒师长毛苌之子甚至还特意写信来询问,说什么连天子都特别赞许这首诗,将之抄录在书简中时常观看。

这个张恒倒不惊奇,毕竟再没有比《胡无人》更加应景的专拍当今天子马屁的名诗了。

只是这诗竟然传播如此之快,令张恒颇为好奇那王姓老人的真实身份。

拐弯抹角的试探询问王莒,却每次都被委婉的告知,这个需要张恒自己去当面询问。

这些日子里,秦二官全家都被京兆伊给押回了长安,等待他们全家的,必然是死刑。

就在秦二官被押解回长安的当天,几个自称是南陵县县尉的下人的人,专门找到张恒,送上了丰厚的礼物和一封感谢信。

信中南陵县县尉还热情的邀请张恒去他府上做客。

这倒是题中应有之意,毕竟,若非张恒,这位县尉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有人用无辜诅咒于他。

不过,这十几天来,老天爷却是很不给面子,一直没有下过任何的雨水,整日整日都是红火的太阳。

气候开始变得不正常了,受到气候异常的影响,连沂水河的水位都急剧下降,张恒家中的七八顷土地面临干旱的威胁。

受此影响,张恒也就没什么时间去县尉府上做客。

不过好在,空间中的蚕儿开始陆续结茧了,一只只足足有小半个鸡蛋大小的彩色蚕茧出现在空间中,让张恒充满了期待。

便连栽种在里面的粟苗都开始抽穗了,一粒粒小小的青涩粟谷开始出现在粟苗身上,看这样子再有最多一个月,这些粟苗应该就可以收获了。

抱歉,晚了点,这章删删改改的,特别麻烦。

继续求收藏推荐g

“竹子造纸,闻所未闻,若真能成事,张君青史留名自不必说,便是天子亦要褒奖!”王莒看着水缸中的竹子道。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张恒笑着道:“只要多动动脑筋,其实在生活中就可以竹子造纸的依据!”

既然人家老爹都说了,要张恒改变一下他这宝贝儿子死读书的坏毛病。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何况张恒目前有求于人家,更是尽心竭力。

于是张恒便决定稍稍的引导一下这个年纪比他年长十几岁的王莒。

“敢请赐教!”王莒倒是谦谦君子,也没想太多。只是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张恒发现,这个王莒面貌虽然还算俊秀,但是鼻子好像有一点大了,影响到了整体的面部外观。

人家的鼻子是大是小,干我何事?张恒笑着将心中那个可笑的想法抛诸脑后,问道:“王兄可见过小童在河边戏水?”

“见过……”王莒有些疑惑的道:“只是不知,这与这竹子造纸有何关联?”

“王兄难道就没注意到,在河水中经常有些团状的漂浮物?”张恒笑着说道:“王兄若见过那些漂浮物,那么只要稍微细心观察一下,便会发现,这些团状漂浮物大抵都是百姓漂洗丝麻,衣物,渔网之类以及上游的草木在水中经过河水不断冲刷后形成的!”

“鄙人打小比较好奇,上个月偶然在河边见到一块这种漂浮物不知是何原因挂在岸边的草丛上,鄙人当时也是无聊,便用树枝将之挑起来,却竟然发现,这种团状的漂浮物在晒干后居然可以在上面书写文字,而且,比目前市面上一般所售之纸张轻便,白皙。便萌生了借此制造白纸之念!”

其实张恒所说的,是后世东汉那位发明真正白纸的蔡伦的故事。

这得感谢张恒曾经交过的一位做幼教的女朋友,若没有她,张恒估计也就了解不到蔡伦发明纸张的起源与由来。

在后世,这些小故事,小贴士,经常会出现幼儿园的故事会中……

“这……”王莒只觉得,这颠覆了他的想象。自懂事以来,老师们总是告诉他,要相信书本,这世间的真理都在书中。

然而,此时,王莒却猛然间发现,原来这世界上居然有些事情,有些道理没写在书中。

“无论是做人,还是读书,要多想想,多看看,仔细观察,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张恒却是趁热打铁道:“便如我吧,从小我就爱想,为什么一大一小两个石头在高处同时坠落的时候,不是大的先落地,也不是小的先落地,而是同时落地呢?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奥秘与道理?又譬如说为何我的左手打一下右手,不光右手会疼,何以左手也会觉得疼?为何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为何我向后拉扯一根麻绳,麻绳断裂的时候,我的整个身体会向前面倾斜?”

张恒一点也不害臊的无耻说着。

反正早就有前辈说过了,抄一是为罪,抄万则为雄,炒得一百万,文豪随手来。

“起初,鄙人以为这些都是些不太重要的胡思乱想,也就没仔细去揣摩,然后来蒙毛师不弃,收入门墙,授以先圣之学。经先圣点化,鄙人方才浆糊灌顶,醒悟到了这些事情或许关系重大!”张恒意犹未尽的感叹道。

“先圣?”王莒奇怪了,问道:“敢问是哪位先圣的那本书?”

“多了去了!”张恒摆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