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抓住重点

以他丰富的阅人经验来看,自然不会认为刘峰这是在瞎胡闹,也不会认为他这是在说谎,华国人敢于如此作为,一定是对自己的技术非常有信心!

从这一点来看,全世界都小看了华国人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的优势!

这就更加让他理解m国人的做法了。

如果他们不趁着现在限制华国人,或者从华国人身上学到技术,可以想象,以华国人的工业实力,在未来的1020年的时间里,便能够将可控核聚变电站四处开花,可以预见的是,到时候恐怕全世界都将沦为华国人的能源倾销地!

视线便越来越凝重,最后被死死地黏在了那台设备上,完全挪不开眼。

除了怀着对国家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外,单纯从技术领域,鲁伯特·埃尔维对眼前这座还未建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更感兴趣。

只见一条条黄铜色的导线连接在两层金属板的中间,就如同人体身上的血管一般,密密麻麻,而较薄的那一层金属板的外侧,有两个一人高直径的大洞,如同通往心脏的动脉血管一般,将生长出来的导线导向另一边,收束在了未知名材料做成的大圆环中。

这些东西,大概就是华国人的可控核聚变示范堆,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了吧?

只不过,单看外观,他根本想象不出来,就凭这些东西,是如何将可控核聚变高达数千万上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束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当中。

“刘教授,这些导线应该就是你们研究出来的nblf-1‘常温’超导材料吧,只不过,这些东西真的管用吗?”回想起之前他们曾在iter上谈论到的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所谓的nblf-1‘常温’超导材料,绝对是他们讨论的重中之重,因此,埃尔维主动询问道。

刘峰笑了笑,丝毫没有介意什么泄密的风险,语气轻松地介绍道:“没错,这就是我们专门为聚变反应堆开发出来的nblf-1常温超导材料,也是整个反应堆生产环节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

“我们都知道,想要束缚住温度高达上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没有30t以上的强磁场,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此强大的磁场,必须要非常强大的瞬时电流,稍微有一点电阻波动,对于整个装置来说,都是灾难性的。至于我们的超导材料到底管不管用,光是听我一个人在这里说,也少了点说服力,既然如此的话,咱们不妨去做个检测就好了。”

听到刘峰都这么说了,鲁伯特·埃尔维可没有矫情,颤颤巍巍地走到了机器旁边,想要从设备上挑选一段超导线卸载下来,作为检测。

见此,刘峰笑了笑:“不用如此,埃尔维教授,隔壁就有家专门生产这种材料的实验室,咱们直接过去瞧瞧就好了。而且,不仅仅是咱们的nblf-1,你们看,反应堆最里面的那一层壳体,整体上是由我们独家研发出来的抗辐照材料做成的,难道你们就不敢兴趣吗?”

不敢兴趣?

怎么可能!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这两种材料,几乎就是整个可控核聚变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前提因素了!

于是,带领着一群想要一观究竟的专家团队,众人来到了隔壁工厂的材料检测实验室。

看着那台专门用来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全面剖析的扫描隧道电镜,鲁伯特·埃尔维主动请缨道:“可以让我来吗?”

“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看了一眼刘峰,张了张嘴。

然而刘峰却笑了笑,直接做了个请的手势:“当然可以。”

在这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刘峰的话就是“圣旨”,在和可控核聚变相关的产业上,没有人可以反对他的决定,即便是这家工厂的总经理,也不可能。

鲁伯特·埃尔维看了实验室负责人一眼,笑着说道:“这位先生请放心,如果我们没有看错的话,你们的扫描隧道电镜应该是从我们d国进口的吧,如果我的操作对此有所损坏,我赔你们一台新的!”

脚步矫健地走上前去,鲁伯特·埃尔维仔细地检查了设备,然后首先将超导材料样品装上了装载台,通过计算机熟练地操作着,对准了导线的横截面。

很快,显微镜就将数据反馈到了电脑屏幕上。

当看到隧道扫描电镜采集到的数据,以及经过图形模拟技术处理后的三维原子结构图后,不只是埃尔维,包括带队的史丹佛·雷尔夫,以及混在人群当中低调观察着这一切的m国专家,神色尽皆动容。

“不可思议!实在是太完美了!”老教授不由自主地叫出声来,他这一生中所见到过的全部超导材料,即便是cern那台强子对撞机里面所用到的,其结构都没有这般完美!

艰难地转过头,问着刘峰:“它们的超导特性呢?需要多少温度下才能实现超导?”

“超导特性?”刘峰笑了笑,用更加轻松地语气回应着,“既然我们敢宣称这是常温超导,自然是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