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生见到事情得到了解决,他便准备悄悄地离开时,王谨向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道:“你也过来参加一下会议。”
化肥厂老工人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要上班,要有饭碗。“我们最好的青春都送给了化肥厂,这个厂是国家的,那时候,我们都红呀,厂子说不行就不行了,我们不能不吃饭吧?要是我们还年轻,也就算了,只怪自己没本事挣钱。但是,现在我们上了年岁,不能还让我们出去打工吧。这个事,县里必须得管起来。”
王谨耐心地解释道:“县发改委早把这些情况作了汇报,全县类似情况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五千人。我们解决问题,得有一个轻重缓急。说真的,我这个县委书记一想到有这么多人吃不到饭,急得连觉都睡不好。这一次,城关镇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设立商铺,解决一部分人走向第三产业,卖些衣服鞋袜,搞些小吃,不管怎么着,先得把饭吃上。暂时妥善解决不了你们的工资,但至少能让你们家人有个地方挣钱。”
马文生心道这下好了,自己煞费苦心准备搞起来的商铺,被王谨一下子送了出去。
马文生对于待岗工人的安置,也想过办法,那就是,在沿河路一带,也就是兴建的教师小区附近建一条宽敞点的大街,把全县摊点全摆到了那里去。
如今看来是不可行的了。
王谨说着,又让马文生表态,“这位就是城关镇的新镇长,马文生同志,文生同志,你来说一说,具体是怎么安排的?”
马文生哪里能坐视大好的局面让王谨这么轻描淡写地送出去呀,他想了想,答道:“我们城关镇刚刚订了兴建商铺的计划,眼下正是年关,得到开春后,我们才能建设起来。王书记安排的任务,我们当然会不打折扣地遵照执行。在这期前,我刚才想了一下,先给大家安排一个临时的摊点,全部放在沿河路一带,统一制作小推车。不管你们的家人想卖点什么,想搞点什么,先做起来再说。毕竟吃饭是个大问题。”
上访代表听到这样的安排,并没有觉得满意,“就是卖面条,也得学会这个技术才行吧?沿河路一带,那里有几户人家?在那里做生意,根本是不可行的。县里得另外给我们找地方。还有,商铺建好了,我们不也一样花钱买?县里对我们这些老工人,有没有照顾的政策?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
王谨听到这里,静静地说道:“摆摊设点,位置不好,可以让城关镇的马镇长为你们再找你们合适的。至于商铺有没有优惠,优惠多少,这是我们下一步等商铺建成后,再进行商量。大家看,这个结果是不是满意?”
马文生暗暗叫苦。绕了一圈,这个事最终还是落到了他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