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孩子长得挺喜人,虽然刚十四岁,却有一米八多的个头,体型跟方越多差不多,比方越多还要高,而且他不是虚胖,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壮实,挺好的。
还有个孩子叫钱侠,这名字起的,“钱匣”,父母得多爱才啊!
这孩子嘛,今年九岁,挺活泼的,长得精瘦,可能是营养不良,选拔的时候,他唱了个传统的小调儿,叫“十三香”,其实就是过去卖十三香的小商贩所唱,用来招揽顾客的。
因为唱腔不错,被相声艺人整理在了段子《叫卖图》之中,要知道,这个小段,一般说相声的都不会,可以说是濒临失传了,可他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把这唱出来,实在不易。
这俩孩子有特点,郭大纲印象最深刻,他决定收他们了,因为这俩人似乎就是该吃这碗饭的。
其余的嘛,倒没什么值得说的亮点,不过有几个孩子是真喜欢相声的,从他们的表现之中,能够看出来。
这些倒是也能收下因为相声并不是多靠天赋的,不像学音乐,手不利索,就是不能弹琴,嗓子哑,就是唱不了美声。
可相声不一样,有嘴就能说,当然了,也看怎么说,只要肯踏实下来,用功努力,多学习,多思考,基本上没有说不好的。
当然了,说得好不一定能够出名,出名还是得靠几分运气,总之,这不是简单的事儿。
但是,这些真心喜欢相声,自身条件不差,但是不太会的,可以收下,因为这是看可以培养的嘛!
一边琢磨着,郭大纲也就把人选给定下来了,来了五十个人,最后只选了十三个,他琢磨着,让曹航和孙京也就此拜自己为师。
然后这算是泽恩社的第一科,总共收十五个学生,这样一来,小剧场的规模也就得到了扩大,等再盘一个店面,全交个这些孩子搭理,演出,也未尝不可。
把人选定下来,他心里就算踏实了,而且他想好了,相声学艺,一般都是跟师父同吃同住,顺便为师父服务。
当然了,新社会,为师父服务就免了,但同吃同住还是有必要的,这样一来方便他的指导和集中培训,而且孩子们一起住,也容易培养感情,都算是师兄弟嘛!
但是住哪呢?还得是徐天的马场,毕竟这个马场几十亩地,几十间大房子,不住也可惜了。
而且那边有专人管做饭,孩子们的吃住都能解决了。
想到这,郭大纲呵呵笑了几声,徐天这个朋友,他可真算是交值了!
……
“啊,怎么冒出这么句话来!”
徐天有些摸不着头脑,这问题问的,的确有些突然。
“啧……”
郭大纲嘬了下牙花子,又说:“我就觉得吧,我现在收了徒弟,咱内部就算有师承了,是吧!”
“对,可不是嘛!”徐天附和道。
“有了师承,再叫相声大会就不大合适了吧,更何况,这个名字太拗口,不好说,过去的相声团体,不都是叫什么社嘛!”
“什么社呢?”徐天又问。
郭大纲一咧嘴,无奈道:“没想好啊,不然问你干嘛!”
“问我……”
徐天点点头,稍加思索,一拍手,说:“有了,就叫恩泽社!”
他比划着说:“首先,这个‘恩泽’正好是咱们的相声排辈,你是泽字辈,你师父是恩字辈,而且咱们这备份最大的,唐先生,刘先生,都是恩字辈!”
“嗯嗯……”
郭大纲点点头,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徐天又说:“这就体现出了咱们的阵容,有恩,也有泽,其次,你的目标是让全国喜欢曲艺的孩子都能有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这无异于是你对他们的恩泽啊,所以就叫恩泽社,你觉得怎么样!”
“好,好,这个名字好!”
郭大纲撇起嘴,咂了咂滋味,不住拍手。
“大家认为呢?”他又对着大家问到。
除了刘先生,都点点头,那意思是很满意,可郭大纲见刘先生没点头,以为他有什么异议,所以凑了过去。
“先生,您觉得这名字不好吗?”他微微躬身,轻声问到。
“这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