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剃发令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3537 字 2024-04-23

朝鲜原是大明属国,后来迫于无奈,才向满清称藩,不过朝鲜其实一直看不起满清,心中甚为怀恋明朝,记着明朝的再造之恩。

朝鲜对于满清占据中原,一直都比较抗拒,心里始终不认为满清是中原正统。

其国王就有,“中土万里,尽被腥秽,一隅海东,独保干净。”之语。

这话一方面是朝鲜认为中原被满清占据,是披上了一层污秽,整个中国文化,遭受了玷污,另一方面,则是朝鲜人自认为他们保存和继承了中原的文化,有点日本人说“正统东移,我承华夏”的意思。

正是这种不将中原当中国的想法,才为后来朝鲜不将中国放在眼里,埋下了种子。

在他们看来,失去自己衣冠,剃着辫子的中原人,已经不能称为中国人,甚至到近现代也是如此,给中国取了不少蔑称,而追随根源,就是满清对中原的征服,逐渐造成了日本、朝鲜等国对中国的轻蔑。

八月底,朝鲜平安道,川宣郡,城门大开,穿着官袍,腰间缠着革带,头戴乌纱帽,完全是一副明朝官员打扮的朝鲜官员,站在城门外,迎接大清国肃亲王豪格的到来。

在处理完代善的事情后,豪格与济尔哈朗一商议,做出了三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让侯方域给西魏传递消息,只说他们处境比较危险,济尔哈朗相信只要透露这点消息,以高义欢的阴险狡诈,必定会增强对河东的压力,避免多尔衮吃掉他们。

第二个决定是放何洛会回北京,告知多尔衮,他们只是自保,没有开战之意。表示他们在沈阳不会另立朝廷,名义上依然服从北京。

只要不开战,那家眷就不会受到生命威胁,豪格的军心就能相对稳定。

第三个决定就是出兵占据朝鲜,结束朝鲜名义上的臣服,直接控制朝鲜八道,获取朝鲜的人力和物力来养兵。

这时豪格穿着一身铠甲,在众多骑兵的簇拥下进入城池,朝鲜官员低头相迎。

等豪格进入城门,为首的朝鲜官员抬起头来,正好看见了骑在马上四下张望的侯方域,朝鲜官员脸上顿时露出鄙夷之色。

朝鲜官员一眼就看出,眼前之人不是满人,应该是个投清的汉人,于是毫不掩饰眼中轻蔑嘲笑之意。

侯方域顺着朝鲜官员的目光看见自身的满衣,又摸了把脑袋后的鼠尾小辫,立刻明白对方目光中的含义,“娘希匹,居然看不起我!”

侯方域心中一阵愤怒,忽然打马追上豪格,谄媚的笑道:“王爷,朝鲜小邦,对大清一项阳奉阴违,奴才有一策,可帮助王爷迅速分清忠奸,彻底控制朝鲜!”

豪格不喜欢侯方域,但还是问道:“什么策略?”

侯方域想起朝鲜官员鄙夷的目光,娘希匹,居然看不起本公子,他咬牙切齿道:“大清入关之初,曾短暂的推行过一次剃发令,奴才以为完全可以在朝鲜推行剃发令。朝鲜人剃发易服,就是屈从王爷,不愿剃发,那就肯定心怀明朝。这样的人,都该杀啊!”

豪格眉头微皱,目光看见向街道两旁穿着明朝特色服饰的朝鲜人,眼睛不禁一眯,觉得侯方域讲的还是蛮有道理

(算是一个大章吧,明天再更个大章,我特么又食言了,晚上没有啦,哈哈哈。)

历史上代善是在一六四八年十一月间病逝,现在是八月,他因为身体不行才回到沈阳来修养,本来已经有所好转,结果被豪格一骂,居然提前三个月,直接让豪格给气死了。

代善在老奴的几个儿子中,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一直被黄台吉、多尔衮等人的光芒掩盖,所以一生并不怎么出彩。

虽然他为满清立的功劳并不算多,但有一件功劳,却使得大清国平安渡过危机,他也最为自得。

那便是黄台吉死后,他化解了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一场内乱,让大清国不至于分崩离析,重新团结在一起,并且杀入关内,入主中原。

这是他最得意之事,可没想到临死前,居然见到豪格与多尔衮闹翻,他所维护的内部团结,瞬间让豪格这个二愣子给毁了。

代善深知满人能有今日,靠的就是团结,而汉人之所以有今日,则是因为喜欢内斗。

将近六十五岁的代善,本来身体就不好,被豪格一气,居然直接给气死了。

豪格也就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怒吼,并没想到会气死代善。

代善一死,满堂的人都惊呆了,而豪格也瞬间有些后悔。

豪格还想老东西替他与多尔滚说和哩。

多尔衮不是轻易能够妥协的人,现在代善一死,少了个和稀泥,拉偏架的人物,局面可能就不好控制了。

一时间,豪格才感觉到,大清没这个老东西调和,还真不行啊。

礼王府,代善的灵堂内。

豪格与济尔哈朗都带了孝,站在灵堂一角私语。

“礼王的家人都被控制,在场的将领也都通了气,对外就宣称,礼亲王听了肃王你的哭诉,得知多尔滚要对你不利,将你逼反后,才被气死。”济尔哈朗站在代善的灵堂前,低声对豪格说道。

豪格点了点头,激情过后,他优柔寡断的性子又显现出来,有些担心道:“礼王死了,估计没人能劝住多尔衮,多尔滚要是对我们下手怎么办?”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西魏夺了蒲津关,河东问题不解决,多尔滚不可能会对我们用兵,所以这点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已经不能回头,只能一直走下去,或许我们今日之举,是为我大清留一条后路也不一定。”

豪格眉头一挑,“昂帮阿玛不看好大清在关内的争霸?”

如果关内争霸失败,大清必然退回关外,而他们也算是提前做好准备,确实是算为大清准备一条后路。

兵法上说,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豪格这么一想,心里顿时没了什么分裂大清的负罪感。

济尔哈朗摇头道:“西魏越来越强,而我大清越战越弱,再加上我们不提此事了。眼下还是要先对今后有个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