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陶云开始整理这炸掉后腾出的地方。
盖花园!
这个时候,陶云再次召开记者会,向全沪市的老少百姓们,和全沪市的记者们,宣布了这一重要决定。
众人大吃一惊。
接下来,工程的进度,让整个小区的新面貌浮出了水面。
每隔一排楼,就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式样的路。
宽阔,优美!
因为在炸掉一半的楼房后,前后两排楼中间的距离,被大大的拉大了。
有足够的空间,去种植花草树木,去安排各种游乐设施。
陶云最后,总共花了一个亿,去美化整个小区,把这样一个蜂巢似得小区,完全变成了一片豪宅小区!
而另两个亿,他又拿出一个亿来打广告!
让全沪市甚至附近几个省份的人,都知道了这里的这一大片豪华的小区。
而小区楼盘的售价,则比原先那个浙商预想的,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比如原先两百万的一栋楼,现在提高到了三百万甚至三百五十万!
原先在观望,甚至失望而归的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则都争相开始购买。
因为这地方的地段实在太好了,再加上现在周围的休闲设施变得非常齐全,再加上道路变的绿意盎然,宽阔了。这一切的一切,促成了小区巨大的销路。
在销售过程中,两次封盘涨价,最后,竟然达到了原先售卖价格的三倍!
全部售完。
就这一次抉择,陶云赚翻了。
陶云也借此机会,正式进军沪市的房地产业,所有的同行们,对于他一系列的举动,都惊呆了!
房地产,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产业,在这个时候的沪市,是有几大资本巨头的,而陶云,则完全是一个农民起来的,崛起的,根本就无法和他们正面对抗。
而时代在这个时候,又给了陶云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个机会,曾经摆在了很多人的面前,但是只有陶云抓住了,为什么呢?
事情要从沪市最繁华的地段的一块地皮说起,这块地皮当时卖出了八千万的高价,在那个年代,八千万,已经是非常昂贵了,然后,买到这块地皮的集团,掌舵人也是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只不过人家在沪市,或者说在全国,已经多代经商了,他们从满清时候,就开始经商了。
沪商,徽商,浙商,等等,构成了满清时候我国的经商脉络图。
相比于这些大家族式的一窝一窝的商人,陶云算的了什么呢?
他不过是从沪市的郊区的农村出来的一个苦孩子,他崛起成为拥有一个半亿的富豪,已经是上天眷顾了。
这块地皮被当时一个著名的浙商相中,当时,这名浙商便投资建设,一个小区的建筑同时开工,建设起来。
那个年代,还不流行先付首付来买楼,而卖家也不流行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开盘开始售卖,都是先建设完毕,再进行售卖,这样比较好,也比较稳妥吧,因为如果半路就开始售卖,那几乎也没人去买。
这时候,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那就是这个浙商为了多卖房子,把房子建设的太过密集了,原本的三栋房子的地面,他给硬生生再挤进去一栋房子,确切是说,原本正常的国外的设计,是三排居民楼,现在他却建设了四排居民楼,希望可以多卖出一排,但是这样以来,造成一个现象,不但停车比较困难,而且居民就好像生活在蜂巢中一样,处处感觉到压抑感。
当时,那些富户们,本来都在准备买这块地方的楼,因为这里是沪市的市中心区,生活极为方便。
所以,当楼建成的时候,大家准备去买楼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惊奇的发现,这楼和楼之间的距离,实在太窄了。
这家浙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没有取得预先想的多卖出去一排楼的效果,而且还丧失了更多,几乎是一排楼都没卖出去,一个月就卖出去三套。
完全是,完全是失败了。
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链断裂了。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这家浙商宣告破产,并把整个小区拍卖。
当时没人敢买这种楼,因为明显是一个烂摊子,根本卖不出去的。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这浙商彻底完蛋了,没人去救他的时候,陶云出手了。
陶云这时候,财富积累到了三亿,他打通政府人脉,又贷款了三个亿,一共花了三个亿,把整个小区买了下来!然后开始花剩下的三个亿去做事情。
所有的人,都以为陶云疯掉了。
当时,熟悉的朋友,都拼命劝说陶云,千万不要买,千万不要买。
不熟悉的朋友,奇怪的问陶云,为什么要买,为什么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