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紫郡山的傍晚 亮萍毅 2922 字 2024-04-22

“不用再说了,你这是在狡辩!”

“我没有狡辩,只是我只是在给你讲道理。”

“不用在这里耽误时间了,你还是给孩子另找学校吧。”说完,校长把脸扭向了窗外,一句话再也不愿说。齐子萌非常生气,她最后临走的时候给校长撂了一句话:“真没想到,名气如此大的学校,竟然有你这样不讲理的校长!”说完,“咣当”一声,她甩门而去……

自从上学以后,张紫雨宇的成绩一直比较好,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多次考试,数学、语文都是双百,名列年级前茅。一学期又结束了,这次考试成绩已经公布了。张紫雨数学100分,语文98分。对于这样的成绩,她很不满意。拿到成绩单,张紫雨撅着嘴回了家。看着女儿哭丧着脸,周丽梓马上问道:“怎么了,来,让妈妈看看你的成绩!”周丽梓接过成绩单立刻说道:“娇娇,考得不错,我的女儿真棒!”

“妈妈,以前我考得都是双百,这……次……我没有考到双百……我……对不住你。”

周丽梓一把将娇娇拉到自已怀里,安慰道:“你考得已经很好了,妈妈很满足了。再说了,这次没有考好,下次再争取,行吗?”。

已经连续好多年了,女儿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是让周丽梓十分骄傲的事情,她决定把今年女儿的成绩告诉给丈夫。

“云海,这是咱女儿的成绩,她又被评为‘三好学生’了!”说着,周丽梓把成绩单和奖状展现给了张云海。他看后特别激动:“娇娇,你真棒!考得非常好,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的确,张云海这么多年在外打拼,尽管很辛苦,但是,只要一提到女儿,他就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女儿就是他的全部,女儿就是他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女儿如此优秀,令他十分骄傲。每次看到女儿取得的成绩,他就会把一切烦恼、忧郁全会抛到脑后,脸上就会充满笑容。不仅如此,每次同乡聚会,朋友欢聚,女儿都是他引以自豪的亮点。

记得上星期三晚上,几位同乡相聚。大家年龄都差不多,只要坐在一起,自然就会思念亲人,尤其是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一位初来的同乡,他坐在张云海的身边,他顺口问道:“大哥家里是儿子还是是女儿?”

还没等张云海开口,一位老同乡心直口快地说道:“他家有个女儿,名字叫张娇娇,学习成绩可好了,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是吗?说说个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呀?”

“哪是他呀,他的老婆很厉害,很有一套教育孩子的办法。”

“那就说说呗,我的孩子10岁多,和你的孩子差不多,学习可差了。说说,你老婆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啊,也让我学学。”

张云海骄傲地介绍说,老婆在孩子上学之前,给女儿教了很多东西,比如背古诗、儿歌、10以内加减法、认汉字;不仅如此,还经常陪孩子一块作游戏。也就是说,在学龄前,孩子的智力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开发。那位同乡并不明白,学龄前的教育与上学期间的成绩有什么直接关系。张云海解释说,那肯定有关系。上学之前把基础打好了与学以后就很经松。再加上老师的表扬,就会使孩子信心倍增。一个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与一个从未受过训练的学生起跑点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一番理论让在场的人听得云里雾里。回头想想,他说得很有道理。尤其是那位同乡,孩子从小就扔给爷爷奶奶,老人带孩子,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但不能给孩子辅导作业,不能管孩子的学习。因此,孩子必须是自己带。张云海这么一说,让在场的人惋叹不已都对他投来了羡慕的眼光。看到女儿成绩的成绩张云海特别高兴,他激动地说:“娇娇你真棒,爸爸要奖励你!”

张云海并不知道怎么去奖励孩子,是给孩子送手机、还是送书包、或者裙子,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在想给孩子买一手机,以后他和女儿联系就方便了。于是,他就给女儿精心挑选了一部手机。手机寄走后,张云海心想女儿肯定喜欢。没过几天,手机就寄到老家。当周丽梓收到手机后,她感非常意外,马上告诉丈夫:“不应该给孩子买手机,孩子带手机对学习不好,上课容易分心,也会迷恋手机的游戏。再说啦,学校不让带手机。你要奖励孩子就应该给给她买一个适合学习用的东西。”

妻子的话很有道理。他改变了主意,重新给孩子买一个书包寄回去。一天下午,刚放学,妈妈就告诉她:“娇娇,快来看,爸爸给你寄什么东西回来了!”

“真的,太好了!”。每次提到爸爸,张紫雨就特别激动,她时刻都想和爸爸在一起。

张紫雨赶快跑到妈妈的身旁,只见妈妈把爸爸的礼物高高地举过头顶。张紫雨一看便高兴地大叫起来:“书包!好漂亮的书包!”

“喜不喜欢?”妈妈问道。

“喜欢!”说着,张紫雨把书包抱在了怀里。她现在用的书包还是上小学一年级时,由于成绩优秀,学校给她发的奖品。这个书包既小又太旧了。她早就想让妈妈给她买个书包,正好,爸爸对自已的奖励满足了她的心愿。

“妈妈,我想给爸爸打电话。”

“好呀!”说着,好妈就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爸爸,我是娇娇,你的礼物我收到了。”

“娇娇,喜不喜欢,爸爸不会买东西。”

“喜欢,谢谢爸爸。娇娇一定好好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女儿的一席话让张云海特别激动,他更加热自已的女儿了。

结婚这么多年了,刘佳琦没有生育,村里的几个长舌妇早已经在背后调嘴学舌了。说什么话的都有:什么“刘佳琦本来就是个‘石女’’”,“都是当时和别人鬼混的结果”、“都是因为多次堕胎流产的结果”……不经意,这些话传到了婆婆的耳朵里。刚开始,每当听到这些谗言碎语,婆婆总是怒火万丈,曾多次说绝情话,让儿子和媳妇离婚。可是,自从全福残废以后婆婆再也不提“离婚”二字。她觉得,如今儿子已经变成残疾,如果媳妇和儿子分手,以后儿子再想找一个谈何容易?所以,现在,儿媳表现再差,婆婆只好忍着。

丈夫没有出事之前,全福在外打工,把挣的钱都寄了回来,刘佳琦不愁吃穿。可是,现在不同了,丈夫瘫痪了,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没有经济来源,家里每花一分钱,都要靠刘佳琦去挣。为了生存,刘佳琦只好外出打工。就在几天前,一个朋友打来电话,一家家政公司招收名月嫂,年龄在25——40岁之间,要求能干、吃苦、身体健康。刘佳琦想了想,自己就附合各项要求,不妨自己去试一试。

消息很快传到了全福的耳朵里,他恨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废人,没有丝毫的用处。现在,不但自己没有劳动能力还要靠一个人女人养活自己,他觉得,这是让他感到最耻辱的一件事。孤身一人,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时常捶打自己的双腿,失声痛哭:“这该死的腿!我还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