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促和

眼下只能暂且搁置下同段祺瑞之间的争端,从大局为重的角度出发,与军政府协商和谈才是当务之急,为此,冯国璋再度找到了袁兆龙,希望让他出面。

然而这一次,袁兆龙却没有爽快的答应冯国璋,而是婉拒了他的请求,袁兆龙肯定不是为了徐州之事故意耍小心眼,袁兆龙也有自己的考量。

现在的军政府已经不再是刚刚成立之初的那个了,那位被袁兆龙视为良师挚友的孙先生已经拂袖而去,辞掉了官职,从此再不问军政府之事。

军政府彻头彻尾的沦为了西南军阀把控的工具,袁兆龙的元帅职务也被气坏了的陆荣廷给革去,虽然袁兆龙并不在乎他们所谓的元帅。

但是通过革职一事可以说明军政府的立场,他们已经不想再拉拢袁兆龙了。

所以说,袁兆龙算是出面的话,也未必会取得有用的效果,犯不跟他们置气,没用。

没了袁兆龙作为间介质,冯国璋只能派直系的人亲自出马联络了,大总统冯国璋放出风去,通电南方军政府,停止战火,和平协商,以和为贵。

并且通令川蜀与湘南北洋军率先停火,以示诚意。

北洋政府要求停战,让唐继尧和陆荣廷齐齐的松了口气,停战,正合他们的心意,西南地区的经济实力远不如北方雄厚,纵使陆荣廷手还有一个沿海的广东作为支撑,可也撑不住长时间大范围的消耗战,唐、陆二人已近山穷水尽的地步,再打下去,要穷的当裤子了!

经济下滑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军饷所需的赋税迟迟征集不来,老百姓逃离家门,为了征兵,只能强行抓壮丁,导致老百姓们不满,已经有部分地区掀起了反军阀的暴动,虽然被强行的镇压,可也不是长久之计。

长期以往下去,用不着北洋打过来,二位大军阀会被暴动的流民们掀翻统治。

由此可见,段祺瑞的“武统”战略对他们带来的伤害有多大了吧,倘若段祺瑞的“武统”再坚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鹿死谁手未必可知……

没有那么多的假设和如果,总而言之,一句话,冯国璋叫停了南北战事,从一定程度来讲,直接令段祺瑞一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

从现在开始,国正式进入到了以冯国璋为首所执行的和平统一时期,力争用和平的手段来通过非暴力的形式解决困扰国稳定的军阀问题,虽然可能是一段很长的经历,可总是要试一下,不试试,怎么能知道走不通呢?仗还是不打的最好。

……

陆承武扶棺回了老家,将父亲下葬之后,没有返回北京,没了父亲,从此再无他的容身之地了,但是家仇未报,陆承武不甘心父亲屈死,而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快活人世。

陆承武给陆建章守灵七天之后,动身离开了安徽,去了湖南,他要去湘西,因为在那里,有一个他要找的人——冯玉祥。

说起来,冯玉祥一个西北军阀怎地会出现在湘西呢?湖南还不够乱的吗,难不成西北军阀也要来插一脚不成?

事实却非如此,在孙先生举起护法大旗的时候,段祺瑞派冯玉祥所部第16混成旅开往福建与孙先生麾下的护法军作战。

然而冯玉祥深明大义,公开通电全国,主张罢兵息争,拥护冯国璋的南北议和,拒绝同护法军开战。

并且带兵进驻到了湖南常德,这也是陆建章生前给冯玉祥制定好的计划,却不成想,陆建章横遭不测,冯玉祥想带兵去陕西,毕竟对于西北军阀来说,西北才是他的大本营,却被冯国璋留在了湖南,以此来策应吴佩孚。

于是乎,冯玉祥一直驻扎在湘西一带活动。

“大帅,陆公子到了,要见您。”冯玉祥的临时府,管家对他说道。

冯玉祥合正在看的津津有味的三国演义,问道:“哦?陆公子,哪个陆公子?”

管家回答道:“还能是哪个陆公子,陆承武陆公子。陆大帅的儿子。”

“快,有请。”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