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若彤拍着胸口,胸口高耸颤巍巍的抖动了两下,自豪道:“当然是我想出来的!哼!本仙女可是容颜与智慧并存的!”
沐云曦端起咖啡,飞她一个白眼。“你敢发誓吗?”
“好啦,好啦,不是我想出来的,行了,满意了吧!”戴若彤不满的嘟起了嘴。
刚想装一装,却被熟悉她性格的沐云曦给识破了,自己刚想树立起来的人设瞬间崩塌了。
戴若彤所说的这些,自然不是她能看出来的,一切都是袁兆龙告诉她的。
当袁兆龙拿到《新青年》的第一份报刊的时候,那时候还不叫《新青年》,叫《青年杂志》,袁兆龙敏锐的意识到,“民主”的探索和斗争已经由单纯的武力夺取政权之争,升华到了思想之争,通过思想的改变,使人们的潜意识真正接触到民主的概念,远使用武力夺权,强行的灌输理念要强得多。
一群用笔杆子当武器的有识之士展开了一场知识分子与愚昧之间思想的战斗。
《狂人日记》的发表,以及它其揭露了残酷现实“人吃人”的本质,更是令袁兆龙惊为天人。说实话,以前单单从课本读到这篇章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触,顶多是佩服一下作者的才华和思想而已,读过之后,也淡忘了许多。
当袁兆龙真正的亲身经历到这个时代里,被迫卷入时代的洪流,再读这篇章,袁兆龙的心里唯有钦佩二字。
敢于在这个时代将封建社会的核心残忍的从阴暗撕裂出来,暴晒到阳光下,无情的批判,毫不留情的揭露。袁兆龙真的只能说是挑大拇指说一声:佩服!
真的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勇敢者!政权的更迭,改变不了本质,顶多是换个当家作主的老大而已,社会还是那个社会,人还是那群人,政策制定的再好,也不过是一群行尸走肉罢了,唯独从思想真正的做出改变,才是王道,所以说,袁兆龙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华大地,一场从思想革命的浪潮已经开始了……
本书来自
第四百六十七章吃螃蟹的勇敢者
翻开国历史的画卷,如同今日之局势的时代也有,汉代七国之乱,唐末军阀割据,明初藩王作乱……
好似相同,却又不尽相同。
混乱的时代,丛出不穷的乱世英雄光辉掩盖了基层老百姓们的苦难事实。
相同的地方在于是一样的混乱,不同的地方在于,老百姓所代表的声音更加的响亮,老百姓终于有资格站出来说一声不!
尽管可能成效不大,当政者也可以假装听不见,但能够把心里话大胆的喊出来,这是民主所带来的最大改变,尽管不会赞同你的观点,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有人反对,有人激进,甚至有人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段祺瑞政府的“武统”战略,堵在参政院门口,要求段祺瑞放弃“武统”,和平统一,要和平,不要打仗。
如果是以前的话,谁敢打着横幅,勾肩搭背的到衙门口去示威呢?
哪家报社敢公开的抨击执政政府呢?
谁又敢公然的站出来弹劾总统呢?
都视“民主”为虚无之物,认为所谓“民主”都是不存在的,可享受着民主所带来的便利,却又感受不到“民主”究竟在哪儿。因为看不见、摸不到,所以才否定他的存在。
……
“不能想了。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无意之,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