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心情舒畅,胃口大开,拿起筷子要吃饭,刚准备吃,忽然间想起来一件事,对曹琨说道:“佩瑶啊,段祺瑞同革命党之间一战在所难免,你去一趟南方,倘若开战,要最大程度的限制他们交战范围,将破坏影响降至最低,还有,务必要时刻的盯住袁兆龙,倘若湖北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第一时间汇报于我!袁兆龙的问题,我亲自来解决。”
曹琨说道:“大总统放心,一切有我。”
事态一直在朝着冯国璋认为不利的一面扩大,一场战火在所难免,冯国璋实在是想不通,因为一份临时约法,革命党联合西南的两大军阀,居然成立了反政府武装。
革命党闹事他理解,这么些年了,一直都在跟北洋对着干,只是冯国璋好,桂系、滇系,他们两家是在搞什么鬼?
……
西南一带最近是动作频频,在桂系、滇系两大军阀的支持下,革命党人在广州正式正式成立华民国军政府,用以对抗北洋主导的央政府。
军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护法运动不再是一句口号,从报纸转移到了实际行动来。
同时,孙先生向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发出了邀请和号召,南下广州,参与护法运动,挑战北洋政府的正统地位。
也有不少议员们接受了孙先生的号召,动身来到广州,一时间,人才济济,新兴的华民国军政府已成气候。
议员们总数仅仅才150余人,远不足可成立国会的资格,非常时期特别对待,孙先生主持召开了“国会非常会议”。
会议确定恢复临时约法地位,成立军政府,并且选举大元帅一人,大元帅行使华民国行政权,其权力地位等同于大总统,元帅三人,协助大元帅处理协商政务。
党、政、军三权合一的大元帅制度,孙先生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沿。军政府选举孙先生、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陆荣廷、岑春煊、袁兆龙7人为总裁,前面6个人对此没有疑义,宣誓任总裁,唯独缺了一个袁兆龙,袁兆龙哪儿去了?
袁兆龙没去广州,也没参与过军政府的成立,出于拉拢的心思,孙先生还是将袁兆龙的名字放在了候选人的名单。
袁兆龙崇高的地位和令人胆寒的实力摆在那里,毫无疑问的当选了元帅和总裁,唯一一个反对的是当年曾经与袁兆龙有点儿摩擦的伍廷芳,伍廷芳反对一个非纯粹革命者的军阀头子加入,不是一条心,容易叛变。
他的想法遭到了唐继尧和陆荣廷的激烈反对,他们二人是一定要让袁兆龙加入进来。
袁兆龙不进来,他们哪有底气敢叫板北洋集团。力排众议,强行的将袁兆龙的名字放在了总裁的名单。
袁兆龙也是事后才知道的,看着孙先生发来的邀请函,以及今天早刚刚刊登出来的报纸,袁兆龙哭笑不得。
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糊里糊涂的竟然成了一个军政府元帅和总裁,真的是太抬举我袁某人了吧……
“哈哈哈,听说袁老弟最近升官了,当了军政府的元帅,老哥听闻之后,特地赶过来给兄弟道声喜,顺便看看兄弟这里有没有啥职位的空缺,给哥哥个闲官做做。”
拎着两尾从长江里打出来的鲤鱼,用草绳子串着鱼嘴,鲜活的大鱼活蹦乱跳,黎元洪一身黑色的粗布便装,怎么看都像是个普通的民间胖老头,身哪有曾经当过总统的气息。
黎元洪自从辞去了总统职务之后,便消失在了老百姓的视野,不知去向,有人说他还躲在租界里,有人说他出国了,也有人说他回了黄陂老家,没人知道他的具体去向。
黎元洪的确是回家了,在黄陂住了好些日子,一直在等袁兆龙的邀请,他也做好了去袁兆龙手底下当官的准备,然而坐等不来,右等不来,始终等不到袁兆龙请他出山的消息。
黎元洪等不及了,不想再等了,袁兆龙这小子绝对知道自己在家里闲着,是故意的晾着自己。
黎元洪主动的去了武昌,准备从袁兆龙的手底下讨个官来做。
来了武昌当天,于是乎,听说孙在广州成立了军政府,还封了袁兆龙一个元帅的职务。
这可了不得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