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一手拍打着脑门,仰靠在椅子,愁道:“听英国人的,要得罪德国人,但不和德国人断交,装聋作哑,又会惹怒英国人……难办啊,难办……”
“这、这、这……对了,大总统,汝霖有一妙计。”
袁世凯需要一个两边都不得罪,但又不会深陷战争泥潭的两全之计,作为他的智囊,曹汝霖的压力可谓是山大,如果关键时刻顶不用场,那要他这个智囊又有何用?
袁世凯着急,曹汝霖他还着急,脑袋灵光一闪,急生智。袁世凯没指望曹汝霖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但还是打算听一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臭皮匠,说不定也能行。
“哦?有何良策,说来听听。”
曹汝霖道:“英国佬的要求无非是让咱们向德国宣战,开辟远东战场,剥夺德国人的远东利益。大总统忧心的是,得罪了德国人,一旦英国佬打不赢德国,那咱们成了战败国,将来德国清算的话,咱们的损失将会更大。”
“的确如此。”
袁世凯点头,赞同曹汝霖的说法,这也正是他所顾虑的原因所在,能否做到两全其美,这才是民国根本利益。
“接着说。”
曹汝霖既然分析对了问题,那必然了解症结所在,原来曹汝霖这货脑袋开了窍还是能顶用的。
曹汝霖得到了袁世凯的赞许和鼓励,继续说道:“其实并不难办,操作起来只需要稍稍的做一下改动即可。
英国佬想要我们向德国人宣战,宣战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以民国政府的名义宣战,以私人将军的名义即可,若是英国佬战胜德国人,我们属于战胜国。
若是德国人战胜了英国佬,那么我们可以说宣战德国一事乃是部分将军擅作主张,非政府之名义,将煽动战争一事推诿于宣战之人,如此一来,岂不是给足了英国人面子,又给了德国人台阶下,无论是胜是负,都与我北洋政府无关。”
“妙计!”
曹汝霖虽然给了一个馊主意,但正好对袁世凯的胃口,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这倒是个没办法的办法……
“不过,这个以私人身份向德国宣战的应该让谁来合适呢?段祺瑞?冯国璋?亦或者是张勋?”
曹汝霖笑着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几位将军都是北洋栋梁,其可轻易卷进战争,最合适人选莫过于袁兆龙!”
“哦?袁兆龙?”
袁世凯有些意外,没想到曹汝霖推荐的会是他。
曹汝霖换做一副阴险的表情:“大总统,您想一下,替英国人向德国人宣战,两边咱们都得罪不起,无异于是火取栗,这等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蠢事,我们岂能做得来?
不如让袁兆龙去干,反正他的湖北鄂军不听央政府号令,而且他本人也是顽劣不堪,心生反骨,不听从大总统指挥,将来必是我北洋大患!
若是让他替咱们开战,若是英国人打赢了,那么顺理成章的,咱们会成为战胜国,有权力瓜分德国利益,若是德国人打赢了,咱们也可以将黑锅直接扣到他的头,一切战事皆是他的私人行为,与央政府无关联,把他给推出去,最好是和德国人拼个你死我活,到头来折损的是他鄂军实力,鄂军实力一旦被削弱,这样一来,大总统的大计也会少一个阻碍,岂不妙哉。”
“好,好,好,够阴险,真有你的,这种阴险的办法也是你能想的出来,哈哈哈。”
袁世凯笑骂一声,既能成全英国人,也不得罪德国人,同时还能削弱最大反对派袁兆龙这个叛徒的实力,一举三得,一箭三雕,这让袁世凯感到满意,不失为一个良策。
曹汝霖为自己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心里暗暗得意,补充道:“大总统,汝霖早有耳闻,袁兆龙早已在私下里和英国人达成了协议,他已经做出了选择,即便是没有央政府的号令,他也会支持英国人向德国人出手,咱们不如放纵他一把,让他去打,最好是让他的鄂军去欧洲拼命!”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