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什么条件?”
赵永亮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这一点袁兆龙相信,可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抱着普及的心态对他说道:“一支实现战斗力的海军,你以为仅仅是有铁甲战舰足够了吗?首先一点,适合停泊战船的码头,咱们有吗?海军海军,顾名思义,要游弋在海洋里的战舰那才叫海军,难道你想打造一支称雄长江的水军不成?”
冯国璋扼守这长江口,袁世凯又在北洋虎视眈眈,袁兆龙可不想造一支只能在长江里活动的“海军”。
“还有,算是咱们能够得到一个沿海的码头,但是造军舰需要银子,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一艘军舰下水至少要几百万,而且还要海军士兵,又是一笔开销,最重要的是船长,能够担任一艘军舰船长的人,在国内寥寥无几,这是有钱都请不来的。
船队的后勤保障需要钱、平时舰队的维修养护、所需配套零件厂家,等等这些,都需要成立,并且形成一条完整的一条龙。”
明珠在塔顶烁烁发辉,人们只惊羡于明珠的光彩,可谁又曾想到过,是一块又一块的砖石将它捧到了所有人都能注意到它的那个高度。
袁兆龙不想要一支海军部队吗?
想,他谁都想,他甚至想得到翱翔于蓝天之的空军部队!
但事实是他想能得到的吗?
人想的不美,想的却挺美。
作为一个军人,赵永亮考虑的是率领着无敌舰队扬威四海,而作为一个全局的统帅者,袁兆龙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本书来自
第二百一十四章梦想与现实
虽说是一家新开不久的工厂,尚未有一艘船下水,也没有收到过一笔订单,一切还等于是零,但武昌造船厂的机器设备的水准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任何一家船厂,至少领先十年开外!
难怪湖北的口气这么大,求贤若渴,李国林一直以为武昌造船厂很一般,真正见识过之后,才明白原来这5000块不是白给的。()
李国林对袁兆龙的大手笔是心服口服。李国林真正的意识到这里将会是他大显身手的地方!
十年的苦心钻研船舶技术,他对船舶的热爱付出了全部心血,十年前,他是国内一流的技术工程师,十年后的他,则是国内最顶尖的工程师!
得海洋者,得天下,谁能控制海洋谁能够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者。
年幼时候的他,亲眼目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群从未见过的洋人,从万里之外,漂洋过海的来打你,烧你的园子,赶走你的皇帝,还让你割地赔钱。
那时候的李国林在好,这群洋人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一眼望不到头的汪洋大海,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在天津卫的外海第一次见到了洋人舰队的铁甲巨轮,让他的心灵被触动,原来除了用木头,船还可以用钢铁来做,原来除了用帆和桨,还可以用蒸汽机驱动。
这个世界原来这么神,李国林萌生出一种想要出去走走,看一看的冲动,他想出去瞧瞧,这大清国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再后来,大清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响应朝廷的号召,作为选派外调出国学习的学生,年轻的李国林登了开赴英国的游轮,选择了船舶工业,真正的接触到了钢铁巨兽。
看着英吉利海峡不计其数的军舰,李国林被震撼到了,他曾在心里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建造一支世界前十的海军!
用海军的力量来维护国家的主权,使洋人们再也不敢称呼国人为东亚病夫!
用强大的海军为国人撑腰,见了洋人再也不用低三下四的说话,能够自豪的喊出一声:我是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