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史蒂夫的质疑,袁兆龙不以为意。“今天的革命党,说不定是明天的执政党。大势所趋,革命党取代清政府统治国是必然,我想,史蒂夫先生既然担任领事多年,不会对国的当前局势看不清楚吧。”
史蒂夫双手撑在桌子,从抽屉里拿出三支雪茄,礼貌的递给袁兆龙和黎元洪一人一支点,抽一口道:“袁先生,恕我直言,大英帝国与大清国合作互惠多年,是我们国家在远东极其重要的盟友,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我们的盟友去支持一个看不见前途的势力。”
互惠?盟友?
袁兆龙听着这一个个的词语想笑,又想拿着枪顶在他的额头好好的问一问他,怎么个互惠互利法?那么多的不平等条款给国带来了什么!盟友,更可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经典名言还是出自英国著名的二战首相丘吉尔嘴。
袁兆龙笑道:“抛弃朋友,从道理来讲确实是很不光彩,会被帝惩罚,但我会付出一笔足够的资金用来贿赂帝。你觉得呢?”
不管西方学者怎么论证分析,他们都一致认定,一场影响国前途和命运声势浩大的战争不可避免,他们不关心国将来的执政派是哪一方,列强只会在意能够从得到多少的利益。
史蒂夫起了兴趣,问道:“你们东方人最会做买卖了,告诉我,你能给我们什么。”
袁兆龙的食指和指夹着雪茄,任凭它自燃,升起袅袅烟云。
“听完我的报价,相信你会很开心的,我可以承诺保证英国人在华利益不会受到战争冲击,并且在这之,全面开放湖北汉口,汉阳,武昌等地长江沿河口岸贸易渠道,允许自由贸易。铺设一条汉口至海的铁路,并将十年经营权和修建权交给英国,专项资金由湖北临时政府出钱。我这个价码可是不低了吧!”
甭管是成不成,袁兆龙的话一出口,卖国贼这顶帽子肯定是摘不掉了,倘若将来有幸写进历史,口碑恐怕不会怎样。
袁兆龙一个又一个的条件看似屈辱,实则不然,内河主权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便已丧失,袁兆龙这里不存在出卖主权的说法,开通商贸口岸,打开贸易之后能够拉动经济增长,钱景可观。
至于修铁路,一旦这条铁路修成,整个江南便可彻底被英国人掌控,袁兆龙付不起这个责任,不能当这个罪人,只能玩个字游戏,袁兆龙话里藏话,必须由湖北军政府拨款,英国方面才能得到它想要的经营权。
湖北军政府现在穷的叮当响,军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哪里有钱去修铁路这么浩大的工程,拖个十年八年都不是问题。史蒂夫钩了,对袁兆龙的报价动心了。
“哦,袁先生,你的报价很诱人,我承认我心动了,袁先生既然舍得给出这么丰厚的报价,那么条件应该也不会很简单吧。”
史蒂夫是英国总领事,他的话也能代表英国人的态度,对袁兆龙抛出来的肥肉味道感觉很满意。
国的稳定关系到西方列强集团的远东利益,软弱的清政府无法平息愈演愈烈的暴动,列强们对清政府表示很失望,急于寻找一个能够保证他们利益的新势力来支持,而这时,以袁兆龙为首的革命党反政府武装主动的伸出了橄榄枝。
袁兆龙适时抛出了自己的条件:“袁某的要求不多,英国方面必须承诺放弃对清廷的各方面援助,承认武昌临时政府的合法主导地位,我想这几个条件对于你们来说,并不是很困难吧。”
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史蒂夫爽快的点头,眯着眼睛笑道:“哈哈,这是肯定的,绅士英国人对于盟友的支持一向是无私的,相信贵我之间的合作会很愉快。”
……
“立正,向后转,跑步走!”
张德彪指挥着部队,迈着齐整的步伐撤离租界区,汉口租界解除了战争危机。
从租界出来之后,袁兆龙的脸色一直不好,阴沉着脸坐在汽车一言不发。他相信今天的事情一经传出之后,会有无数的人唾骂和指责。
袁兆龙不想答应英国人那么多的条件,革命力量薄弱,为了集力量对付清廷,革命党又需要洋人的帮助,这也是没有办法。
袁兆龙自嘲道:“宋卿兄,以后可要与袁某保持距离了,从今起,袁某可是万恶不赦的卖国贼了!”
黎元洪理解,宽慰道:“别想太多,与虎谋皮,不被咬两口是不可能的,历史会给你一个公道的。明眼人和有识之士都知道兆龙兄你是迫不得已。”
离开之前,袁兆龙又去了一趟德租界,德国人做事爽快,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
俄租界虽然离英租界只有一墙之隔,袁兆龙选择了离开,他不想和老毛子打交道,和英国人、德国人不同,沙俄更可怕!
雄踞北方直接与国接壤的沙俄虎视眈眈觊觎华万里疆域,他们要土地,想要大片大片的土地,这个是袁兆龙绝对无法接受。
给他们土地,他们可以直接出兵相助,但袁兆龙无法接受丧失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换来的革命胜利……
波涛汹涌的西太平洋,珍珠号邮轮犹如一片飘零的落叶漂泊在汪洋大海孤单的行驶。
蒸汽发动机燃烧的浓浓黑烟偏向东南方,喝的醉醺醺的水手躺在过道里打着呼噜,甲板一个清瘦的年男人手臂搭着西服,另一只手拿着一份英国发行三天前的泰晤士报,报纸的头版头条用足够的篇章介绍了万里之遥的国发生的变革,纵然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个年人始终是看不够。
抹去眼眶激动的泪水,喃喃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成功了,革命十年,终于是成功了,武昌,武昌……”
“孙先生,外面风大,快把衣服穿吧。”船舱里走出一个年轻人,把一件风衣披在孙山肩膀。
孙山回头对他说道:“卓普,不去日本了,联系一下去广州最快的船,我要回国……”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