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史书记载上,都能找到一些爱书如命的古人为了自己挚爱的书籍,做出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说,和书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书坏了之后,还专门给它立个坟墓,下葬之后日日缅怀垂泪之类的……
这种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就是神经病、恋物癖的事情,在古代历史上却并不罕见。
现代人之所以无法理解,古人为什么会对一本破破烂烂的书籍这样重视,也是因为到了现代之后,造纸业和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书籍的泛滥,在大众眼里根本就不值钱。
人人都会说知识很珍贵,可是人天生就是这样行为矛盾的生物,心里知道知识很珍贵,行为上却完全不把那些承载了知识的书本当一回事。
因为现代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书籍的泛滥,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他们愿意,花上几十块钱就能轻松的买到一本很好的书,而且不限种类。
无论是朝堂官员之间的互相走动送礼,还是皇帝赏赐给臣子的一些东西,最珍贵、最引人垂涎的往往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各种各样的古籍和字画。
这些赏赐物品的名单记录,乃至于古代官员之间私下赠送的礼品名单,在正史和野史书籍上都能找到明确的记录。
虽然记录内容并不多,也比不上那些古代王朝发生的重大事件引人瞩目,但只要仔细的去找,还是可以找到时间人物俱全的记载。
而这些无疑就证明了,在古代,书籍字画是非常严肃且珍贵的东西,价值远远超过那些名贵的金银珠宝。
古人所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一个“书”字,就能明确看出书籍字画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只要是和读书扯上关系的人,无形之中都要高人一等。
如此一来,那些有文采的古代名人几乎全都有藏书癖的嗜好,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