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形势危急到什么地步,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有一个命令:现在就看我们突击连的了,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得给老子守住前面那个小山头。只有守住这个桥头堡,后面的部队才能展开。要不然,别说我们突击连,就是整个六军团都有可能会被打回雪山上去,到那时……现在,都跟老子冲过去,死守!”
突击连一阵猛冲,很顺利的占领那座小山头,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大家很想不通:眼前的敌人绝不会少于一千五百人,但问题是,他们最前面不仅有中国工农红军军旗,还都把枪背着,手里却拿着各种吃食,有的还推着独轮车而来,上面同样是食物或者衣服。这绝对不是来打仗的,反而像是来慰劳的。尤其是走在这支队伍最后面的那两百来人,怎么看怎么像是普通百姓,不仅没有枪,反而人人赶着马车牛车……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大家不仅疑惑,戒备心也降低了很多。
田国忠一看,忍不住疑惑道:“老张,他们这样来打仗,不会搞错了吧?”
“是啊,我听说,这一带可是四方面军的地盘,怎么可能有这么敌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到达这里……快看他们的军帽,各个都有五角红星。”
张青山猛地一拍头,轻叫道:“怪我,怪我,是我一时太着急了……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家该有的准备还是得有,免得万一上当了,被打个措手不及。这样,宝玉,你快去田团长那儿,把这里的情况给他汇报……老胡,你带着同志们继续在这里戒备……老田,你跟我去看看。”
随即,张青山则带着田国忠和一个班的战士从侧面来到了‘敌人’面前。
“你们是红六军团的同志?”张青山等人从小山头这里猛地跳出来,虽然出现的方式让对方小小地惊讶了一把,可并没有出乎他们的预料。带头的一位同志笑着问道。
张青山却看着他们,并没有回答。
“我们是红四方面军……”
这次,张青山说话了,一挥手打断对方的话,皮笑肉不笑的说:“你也不用说你是谁,你们呆在这里就好了。等我们领导和长们到了这儿,你再跟他们说……”
说到这儿,张青山怪怪地笑道:“反正,你跟我说没用。只要你们不继续前进,咱们就在这儿等。要是不听招呼,嘿!嘿!”
对方也明白张青山担忧什么:万一是冒充的了?这一两千人暴起难,偏偏红六军团又处于最虚弱的时候,到时候,就算胜利了,也绝对是死伤大半……虽然双方有电台联系,可突击连作为开路先锋,跟军团总部相聚十多里,在雪山上,这种距离,很难让军团总部第一时间把情况传到突击连手中,加上双方是第一次见面,又有点陡然的性质在里面,这样的误会就在所难免。
所以,红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第一次见面,就成了这样一幅情景:一个班,挡在一个团的前面。
带头的人让队伍原地休息后,他则单独走到张青山身边,先散了圈烟,然后,开始跟张青山套近乎。张青山也乐的这样,于是,两人‘相谈甚欢’!
……
有些外国人看到红军长征中爬雪山的影视书籍等资料,对于其中一个现象非常好奇:为什么明明自己冷的瑟瑟抖,却宁死也不剥下已经死去的战友的衣服来给自己御寒,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甚至认为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和想法。对此,我只能用另一个问题来回应:在抗美援朝中,是什么支撑着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与联合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情况下,还能战胜联合?
中国有位军事专家在其文章中一针见血的做出了最好的回应:中人为了祖国和战友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而某些国家的军人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不惜一切,包括祖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也是某国研究了几十年而不得其所的精髓所在。
当然,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人死为大’的观念,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
“指导员,你说这儿会不会就是外国了?”
因为翻越雪山前,有人开玩笑的问雪山后面有什么,胡英泽听到这话就笑着回应说:翻过雪山就到了国外,大家都可以到国外去旅游了。
现在,已经翻过中甸大雪山。因为气氛沉闷,不利于行军,因而,有的同志就小声的聊天。
同志们哈哈一笑,可就这么点时间,四下突然狂风大起,冰雪乱舞,打的人头晕眼花。竹斗笠、斗篷、雨伞等都被打烂了。再加上空气稀薄、呼吸困难,部队又没地方躲,就是想停都不敢停下来——深恐这一停下来,又会有人倒下。更怕一不小心会陷入雪坑货冰缝中。
“轰!轰!轰……”
也就在这时候,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猛地的炮击声。
难道是国民党反动派追来了?他们也敢翻雪山——中央红军翻雪山时,国民党的军队可不敢追击。纷纷边走边扭头回看,却因为此时身处第二座雪山的背面,什么也看不见。
不过,很快,冰雪就变成了风雨……几天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带着后续部队的军团长王政委就要到达中甸大雪山山顶,见冰雪过大,便下令用迫击炮以猛烈的火力朝天空齐射。(这可是真事,记录在县志中)
中甸地区位于滇西北,属康藏高原,终年积雪,人烟稀少,当地居民大多数是藏族,语言不通,交通十分困难。
大家忍饥挨饿,顶着风雪进驻海拔三千多米的中甸城,也就是云南最大的喇嘛寺——归花寺的所在地。
这时,部队除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还特别规定三不准‘不准住经堂、不准毁坏经文、不准摸神像祭坛’。
不得不说,他们得到了中央红军遗留下来的‘财富’。虽然语言不通,虽然大家看起来很是破落,但是,无论是当地的百姓还是喇嘛,只要一看到红军军帽中那颗五角红星,都会露出笑容,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接待红军。说实话,他们能拿出来的东西也不多,但对于已经疲惫至极的红军来说,绝对的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