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王夫人觉着这些奴才也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贾赦这般直接动手着实坏了后院的规矩,可贾赦硬要说这几人冲撞了他对他不恭敬,王夫人也不好为了奴才跟大伯子争理说嘴。不止不能争辩,为了显示她处事公道看顾大房,王夫人还只能捏着鼻子罚。
这样的好事儿自然立刻就有人报给贾琏知道。正叉着切成小块的时令瓜果吃得香甜的贾琏心里却是咯噔一下,暗道不妙。
果然,他一碗瓜果还没咽下去,刚刚被贾赦叫到书房里好一顿骂的兴儿旺儿就一起臊眉耷眼的来了,说是老爷有话要他们两个捎来。贾琏一听,连忙就把一众看热闹的丫鬟都打发到了门外去,哭笑不得的听两个小厮轻声细语的转达贾赦骂他的那些话。无非是嫌弃他不争气,丢他赦大老爷的脸面,今次一定要说个抢过李纨百倍的媳妇云云,大有一副要亲自为贾琏掌眼的气势。
贾琏听着听着就笑出了声儿。以赦大老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习惯,怕是下辈子都找不见那个强百倍的儿媳了。
贾琏笑的轻松,兴儿旺儿的眼神却很是哀怨,贾琏笑完了,一瞧他们两个的怪样便喊翠儿去钱匣子里拿十两的银锭子来给他俩拿去花销,又吩咐他们去东院回话,告诉大老爷他心中有数儿。
传完话,心中有数的贾琏就又心安理得的窝在院子里养病,直到第二日旺儿气喘吁吁的一路从大门跑了进来,结结巴巴的说贾珠叫赖大他们抬了回来,贾琏才皱着眉换上衣裳,去了贾珠的院子。
李纨进门不到一年就有了喜讯,贾母王夫人自然是乐不可支。李纨人还在上房里坐着,上房和荣禧堂里赏下来的好东西就流水似的送到了她与贾珠的院子里,把个厢房铺的满满当当。
李纨这还是入夏以来第一次能在贾母房里得着个正经座儿,对着贾母和王夫人的神色倒是更为恭敬了些,白着一张脸安安分分坐在椅子上吃安胎的汤药,不见半分娇骄之气。
贾母与王夫人见此不由更为满意。贾母觉得这个亲自挑选的孙媳虽然现在帮扶不了珠儿什么,总算还识大体,不是那等眼皮子浅的。王夫人心里倒是还存着芥蒂,可李纨现在坐了胎,若是一举得男便是这府里的长孙,又能压大房一头,她自然也和颜悦色多了。思量了片刻,王夫人还是没有主动提及让李纨多多歇息,由姨娘们服侍贾珠的话头。李纨这般懂事大方,自该晓得怎么做。
荣国府这么多年头一回有爷们下场考秋闱,原本丫头婆子们都绷紧了皮准备陪着老太太太太一同熬日子,佛堂也早都一应布置妥当了,甚至荣禧堂那边的佛堂里还给李纨备下了佛豆,准备贾珠下场这些日子,李纨就暂搬到佛堂那边去,捡佛豆跪经,好为贾珠祈福。没想到喜讯从天而降,李纨一下子金贵起来不说,贾母王夫人也都缓了脸色,转而说起贾珠儿时的趣事,一时间贾母院子里也是其乐融融。
直说到晌午,贾母做主留王夫人和李纨在上房陪她一起吃过饭,李纨才由两个丫头虚扶着,告退回了自个儿的院子歇息。不过歇息了一个时辰,她就把贾珠通房中的两个提成了姨娘,以免贾珠回来了无人服侍。府中众人晓得了,面上都是一片赞颂,直道珠大奶奶贤惠,背地里却难免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人信誓旦旦说珠大奶奶这是因为娘家不硬气,装出来的贤惠。
贾琏在房中养病,耳目却是依旧灵通,每日里算计着外头的大事小情,口中诵着圣人之言,还不忘听着内院里杂七杂八的闲言碎语下饭,着实听了场不大不小的热闹。
要贾琏来说,珠大嫂子这人除了为人太过冷情,倒是二房难得的明白人,很会审时度势。贾珠爱红袖添香,她便为他纳妾蓄婢,有了身孕后祖婆婆、婆婆都有意给贾珠房里添人,她就主动下手。既有了美名儿,又免得再添新人,还能得长辈们夸奖、通房们的感激,一箭多雕,顺顺当当就有了如今情势下最好的局面。假若女子能科举入朝,说不得能比贾珠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