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人造大气层

机甲王座 卷发即正义 2314 字 2024-04-22

哈扎德见状哈哈大笑:“阿星,这就是南萨哈林斯克。”这次他们五个人到北方参加特殊行动,除了齐乐之外,其他几个人都在外貌上做了调整,而且夏星辰用了假名字叫阿星,身份是一个稍微有点钱,爱冒险的富二代,而乌戈化名阿乌,身份是阿星买来的塔里米人保镖。紧接着,哈扎德给几人介绍了南萨哈林斯克星的历史。

南萨哈林斯克星被发现于1600年前,它当时是整个北方行政区最大的资源矿产星球,有几十种珍贵的矿产资源。后来又过了500多年,人类发明了大气层塑造技术。

银河系有成千上万的行星,绝大多数行星上面没有水和大气,所以就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在这些星球上想要生存只能依靠建造一个个生态圈系统。生态圈系统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需要很多的资源去维护。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型生态系统,生态圈是非常脆弱的。地震,火灾,陨石撞击,甚至停电和一场瘟疫就能给整个生态圈系统带来灭顶之灾。后来一个叫马克·萨缪尔森的科学家研究出了大气层塑造技术,并把它应用于实践,成功的将一个没有水和大气的星球改造成了一个有大气层和海洋的,能自我调节气候的星球系统。为此,马克·萨缪尔森获得了宇宙最高科学成就奖。这个奖项是办法给那些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科学发明的。后来这个奖项被命名为马克·萨缪尔森奖。这个奖几十年才评奖一次,当年卓立恒老先生就是凭借研发出了微型可控核聚变引擎龙芯一号而获得了这个奖项。

不过想对行星进行大气层塑造需要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个就是行星的重力情况,第二个就是行星所处的天体环境。

行星的质量是它能吸引住大气层的先决条件之一,像月球那样的卫星由于质量太小,重力不足,是根本不可能吸附住气体而形成大气层的。而冥王星这样稍大一点的小行星,即使有大气也非常稀薄,这样的稀薄的大气层也不适合人类的生存。经过测算和近百年的实践,人类发现适合人造大气并形成宜居星球的重力条件必须在08g以上,也就是说最少要达到地球重力的08倍。

行星所处的天体环境是指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附近不能有黑洞,中子星,超新星遗迹等高能辐射体。如果行星距离恒星太近,上面的大气会被很快的蒸发掉。如果行星离恒星太远,会导致星球上温度过低,星体表面不能形成液体的海洋,也就无法自行调节气候,这样即使有了大气也不适合人类生存。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那些具有天然大气层的行星的大气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在宇宙形成的早期,太空中具有浓密的气体,这些行星靠引力慢慢的俘获这些气体而形成了大气层。但是经过数十亿年的发展,太空中的气体越来越稀薄了,几近真空,后来行成的那些行星就无法靠这种方法形成大气。

第二种行星获得大气的方式就是彗星撞击。地球的大气层就是遭到彗星的撞击而形成的。

彗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天体,它几乎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有的彗星有固定的轨道,有的彗星则四处流浪,直到某一天撞上什么东西而结束使命。

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是个“脏雪球”。

几亿年前,几颗彗星撞击到地球上,撞击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得彗星上的物质蒸发成了气体,这些气体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无法散逸到太空中,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

而萨缪尔森的行星大气塑造技术就是模拟了地球大气形成的过程。他寻找了一颗质量和位置适宜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建立若干个核能熔炼厂。他们用飞船和太空机器人俘获大量的太空冰块,冰质小行星,扔到这些星球上,放心进核能电厂将它们熔化成气体。他们还用数百个巨行推进器强行改变一些彗星的轨道,迫使其撞击这些小行星。这样经过几十年,这些星球就吸附了足够的气体形成大气层和能自我调节气候的海洋。这一技术的成功为人类在银河系的发展壮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