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并非专门的游骑,进入靖虏卫的时间又短,并不清楚明军的作战计划。
这还用问吗?明军显然是要对付天命军。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来的,究竟是陈奇瑜,还是洪承畴。
现在北面的战事已经结束,李自成恰好腾出手来,即便明军不来进攻,他也要打过去,将明军伸出陇山的那只手,完完全全斩断。
自己好不容易才积攒下的大好局面,绝对不能就这么毁了!
李自成立即传令,让驻扎在兰州城的秦大年部战兵,开始沿着黄河,缓缓向东移动,同时继续派出游骑,打探明军的动静。
八日,秦大年传讯回兰州,已经抵达水川口,接近靖虏卫的地盘,距离平滩堡不过二十里。
为免打草惊蛇,将士们已经潜伏在峡谷中,只派出游骑向东打探明军的动向。
秦大年说,此时正值夏季,山谷中杂草荆刺茂盛,恰好与将士们身上的迷彩服颜色相近,非常适合潜伏,但他也委婉地询问李自成,要不要先拿下平滩堡。
平滩堡自然要拿下,否则大军东出还有什么意义?问题是如何拿下。
李自成将行军地图摊开,仔细查看着,靖虏卫所属的卫所众多,光千户所就有五个,还有数十个百户所,可惜,这些军堡,绝大多数都在黄河以北,早已失陷于游牧部落,现在基本上成了天命军收留陕西流民的安置点。
在靖虏卫的西面,靠近兰州府的方向,只有一个平滩堡。
当初明廷设置靖虏卫的时候,主要是对付北方的游牧部落吧?
大量军堡出黄河以北,就相当于在北面的游牧地架上一把把尖刀,平日可以监视游牧骑兵活动,战争时期,各个军堡中的士兵虽然无法主动出战游牧骑兵,但他们可以利用地形上的优势,阻挡游牧骑兵行进,刺探游牧骑兵的位置,甚至消灭他们的小股游骑。
可惜,黄河以北的军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明廷现在的对手,也不是此处的游牧骑兵。
李自成授权给前方的秦大年,让他便宜行事,如果可以,先拿下平滩堡,毕竟是一个战略要点。
此外,他还传讯凉州的李绩,让他带着战兵南下,尽快赶赴兰州。
与朝廷的战斗一触即发,但李自成不知道战斗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如果秦大年部能击溃明军最好,万一明军增兵……他不能不留后手。
无论是三边总督洪承畴,还是五省督军陈奇瑜,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放在明末,那都是一等一的名将。
在这些名将面前,天命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李自成的后世见识。
不过,用这些见识,他已经为天命军打造了不少利器,历史已经改变,只是不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李自成原本还仗着与洪承畴订立的秘密协议,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可是现在,这个和平,恐怕自己和洪承畴说了都不算!
他除了发展军事,一直花了很大的气力在经济和粮食上,扩军的事,倒是进展不大,难道天命军要和其余的盗贼一样,沦为流寇吗?
如果沦为流寇,未必就不能夺取天下,但西宁地区和甘肃省,百姓已经解决温饱,刚刚稳定下来,正朝着李自成设计的方向发展,现在要放弃这块根据地吗?
李自成想起后世的毛太祖,“战略性”从延安撤退,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再夺取回来。
是要继续学习毛太祖吗?
在军事上,毛太祖一直是他导师,但这一次,李自成犹豫了。
历史已经改变,未来谁也无法预料!
李自成独自在营房内发愣,连何小米都赶出去了。
对天命军来说,现在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万一出现一点小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坠入万丈深渊,可如果挺过去了,天命军就可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大明虽然虽然已是千仓百孔,但毕竟气数未尽,良将、强兵犹在,盗贼只能给朝廷制造混乱,却无法扛起反对朝廷的大旗,就连关外的女真鞑子,也被阻挡在山海关外,不对,除了山海关,边墙之外,应该还有不少属于大明的土地,皇太极无法攻破山海关,这才改道大同。
山海关的道路没有打通,即便入了京师,也只能劫掠人口和财物,最终还要退回关外。
李自成蓦地想到,女真人口不够数十万,比甘肃省的人口还少,为何皇太极能在关外占据主动,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跑,而明军却是毫无办法,只能龟缩在城内被动防守!
既然皇太极能做到,天命军为何做不到?
从军队的战斗能力上来说,装备了步枪的天命军,不知道甩明军几条街!
固关城下,曹文诏、洪承畴都是惨败,只是……没有被天命军斩尽杀绝,都是有原因的,曹文诏依靠千余关宁铁骑,才勉强逃出老巢,洪承畴更是天命军有意放走的。
李自成沉思片刻,决定这一次学习皇太极,除了枪手,他的手中还有三千骑兵。
主意已定,李自成立即行动起来,他先是给固关飞鸽传书,命令马有水、刘云水扩大游骑的活动范围,严密监视明军的动向。
随后给王安平传书,除了关注明军的动向外,还要不惜一切代价,搞到陈奇瑜、洪承畴的作战计划,特别是对天命军的态度。
休息片刻,李自成又给行军途中的秦大年传书,命他尽快赶到兰州。
此外,又给李过、林丹汗传讯,要他们尽快结束战斗,只要各蒙古部落主动归降,不要滥杀无辜,防止激起蒙古人拼死反抗。
李自成停下毛笔,想了一会,对靖虏卫还是有点不放心,随后又向靖虏卫加派了一些人手,继续打探明军的动向。
四月二十一日,第一批大规模来自固关的八千流民,在天命军辅兵的一路指引下,终于赶到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