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又献一份大礼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738 字 2024-04-22

“不知王兄能否派遣熟知此物之人一同回开封复命,要是附上对此物的讲解,想来比我千言万语更能为陛下解惑。”

王厚果然与其他官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并没把心思全用在如何独揽这份功劳上,而是在考虑如何发挥石灰的功效,尽量少走弯路。

“条陈本官已经写好,人嘛……只能给三个。很快本官就要率部出征,还要抽调人手驻防新城,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王厚就算不说洪涛也有给皇帝的汇报,但听了王厚的话之后决定再给他多透露点消息,也算是一种善意的表态。不能谁都得罪,把满朝文武都弄成敌人也没好处,能合作的人必须拉拢。

“出征……可陛下并没有此意,王兄是不是……”这个消息比石灰还让王厚惊讶,目前西夏和大宋正在和谈,此时还出征不光得不到友军配合掩护,搞不好还得被皇帝斥责。

“古人云,渡江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大宋和西夏打了几十年仗,说句不好听的,占大便宜的时候几乎没有。你说咱们好不容易高兴了一次,不多折腾折腾亏不亏?此事还要拜托王兄帮衬,就说到凉州未见过本官,我已经率部出征了。”

文人骚客都道见景生情,看到或者碰到某个美景或者事情时往往能做出千古佳句。洪涛也来了这么一次,脑子里突然有了现成的句子。到底古人有没有说过他也忘了,反正先扣上个古人的帽子肯定没错。

“渡江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是西楚霸王项羽?”别看王厚是武将出身,但他也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古人的武将往往也通诗书,造诣不见得就比文人低。只是他们没有热衷于科考,用后世的话讲就是没文凭,肚子里货再多也得不到认可。

“呵呵呵,就是楚霸王。要是他当年没有为了面子放刘邦一命,岂有乌江自刎的后果。请王兄转告陛下不要替本官担心,很快甘州也要归我大宋版图了。不如多想想该如何安排官吏管理、边军镇守,单独划出一路也不失为好办法。”

一看王厚有兴趣和自己讨论文学问题,洪涛立马就开始带节奏。千万别聊诗词啥的,那会让自己非常没面子,最终还得靠失心疯赖过去。

都说入乡随俗,面对这种气候洪涛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他倒是设计出来一种随时能把身体两边分开的羊绒服,从腋下到下摆都由一条拉锁连接,外面还配上了几个扣子用来加固。

效果嘛,确实不错,热的时候把扣子和拉锁都解开,衣服就成了前后两片,冷了再拉上,前后用不了一分钟,又变成了保温性能很好的衣服。

可是吧,完全靠手工打造出来的拉锁造价太高,一名技术纯熟的工匠一天也打造不出一米长的锁齿,总不能让工匠们全造拉锁玩。

最终这个发明就搁浅了,拉锁也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指挥使级别以上的军官才能用。

不过这项发明也没浪费,它被皮匠们用在了皮囊的制作上。以前的皮囊要不靠带子绑,要不靠扣子扣,都没有配上一条黄灿灿的铜质拉锁好看。

至少在古人眼里,拉锁这玩意还是很神奇的,刺啦一声就全关闭了,刺啦一声又打开了,既方便又美观。

成本高没事儿,金明池乌金行除了给禁军打造一部分钢弩和攻城弩之外,就是熔炼生铁,工作并不太忙,干脆就利用剩余时间弄起了拉锁,然后制成皮包贩卖。

朱八斤留在金明池的两个徒弟也是聪明人,这么高的成本拿到街市上摆摊吆喝肯定卖不出高价,他们干脆把皮包最先用到了飞鹰社的飞鹰具上,来了个配套出售。

这下立刻就火了,一个皮包卖出一套飞鹰具钱都供不应求。原本飞鹰具只是搭了皇族的顺风车,但自打有了皮包之后就改搭皮包的顺风车了。

有些富人为了多弄几个带拉锁的皮包,不惜花高价买回去好几套飞鹰具,然后把球具扔一边,专门背着崭新的皮包出门。

洪涛想到这个情景都不由自主的笑,一群穿着长衫、道袍的官员文人,斜跨着一个后世的皮书包,上面还有印烫的lv纹饰,多滑稽啊。

具体古人如何审美他是整不明白的,但如何赚他们的钱很简单。那还等什么,赶紧把脑子里有关各种箱包的图画出来派人送回金明池乌金行呗。能做出来就做,做不出来也没辙,这个钱是不赚白不赚。

等匠人们找到了拉锁的快速生产工艺,不光要有箱包,还得有带拉锁的皮夹克、皮鞋、皮裤呢。要是嫌铜拉锁不够档次,弄点银合金也成,金子太软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