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为主报仇

这一惊变,吓得众曹军纷纷退后。李典察觉有异,忙一个箭步上前藏身于船头栏杆之下,朝弓弩手打了个眼色,一队弓弩手仗着胆子迟疑上前,朝方才的位置猛射水箭。正换箭弩的当,一道激浪从江下跃起,紧接着一道精光自浪中划过,几个弩兵颈上闪才一道红线突然便定在船头。眨眼间,头颅齐齐滚落船头,鲜血飞溅而出。

这般恐怖场景,吓得曹军倒吸一口冷气,齐齐倒退了一步。却见一个浑身湿透的猛汉手拿钢叉跳上船板,正是董袭,他方要上前与曹军撕杀,忽觉得身后一股巨力袭来,心中惊骇非常:人间竟有这等高手?他再想反应,已然来不急了,一股撕心裂肺地痛楚传入神经中枢,低头再看,胸口处赫然插着一支枪头,直从身后刺透前胸,插了个对穿,血水顺着枪头喷涌而出。董袭缓缓回过头想要看看是什么人这般狠辣,只觉对方抽出长枪,又是一股巨痛。李典的身影赫然从他身后露出来,在惊涛骇浪间面色狰狞恐怖:

“伤我少主,取某性命,你以为能这般罢了?”

说话间,扑扑扑朝董袭刺了数枪,枪枪毙命,招招置死,竟将董袭几世的修行俱都毁了,也算是狠辣已极了,只可怜了董袭几世的修行。李典杀罢董袭,取下董袭首级挑于枪上,高举枪头道:

“你等主将已死,还不速降?”

曹军将士闻得此言士气大振,纷纷驾船向东吴水军扑杀而去。不想,江心浪大,几道风浪打来,便打沉了数艘战船,唬得曹军再不敢求险冒前。李典已杀了对方主将,也算为自己和乐进报了仇了,此时李典锐气已去,当即也不愿再退,当即喝退督战队,退至江畔布防。

东吴军主将已死,再无战心,眼见江上浪大,又攻不上江畔,纷纷退兵渡向江左。

濡须双坞的其他部队眼见董袭的队伍在江上受创,心中更是发慌,他们可没有吴侯那般强悍的近卫军,不敢贸然打开坞门朝坞外冲杀。万一守不住濡须坞,那孙权将陷入后继无援的苦境,只能被曹军慢慢吞噬。

{}无弹窗李典军跟董袭军就在风口浪尖上交起手来,两军都是背水一战全无退路,不得不拼力死战。

东吴军俱是拦江的楼船,艨艟、蒙冲这种冲撞船冲锋船并不多。这些主力楼船一个个高十丈有余,虽有矛戈、弓弩,却始终冲突不破李典军的船阵。两军箭来矛往,血流成河,尸横遍江,整片江畔都散发出一股浓重刺鼻的血腥味。

眼看吴侯深陷囹圄,曹军越围越厚,也不知吴侯还能坚持多久,董袭心中大急——吴侯难得遇险,老子怎不得立这大功?想至此处,遥江眺望前方战船,但见一将立于船头调令左右船队进退有度。自己始终冲撞不开,显然全是拜此人所赐。当即怒目视之,喝令左右道:

“全军加速,撞开一条出路!”

“诺!”

发令官连摆令旗令全军不顾一切代价强攻。

首舰更是以身作责长驱直入,如离弦羽箭一般踏浪而来直扑向李典的战船。

李典正在船头调令船舰,忽听得船上曹军大乱,好似发生了什么恐怖的事情一般。他正要走上前头看清形势,只觉前方一股重压如暴风骤般扑面而来。

李曲心中一惊,抬眼观望,不由得头皮发麻,远远看到一艘十数丈的巨轮迎面扑杀而来,这个时候再想调船躲闪,已然来不及了。

船板上所有曹军都惊呆了,这些曹军大多数都是北方军士,虽长期驻守在合淝与东吴军对峙江上,但水性却并没有多好。若是在平日里,他们大可纷纷跳江游回去,但今日风重浪大,好似万丈深渊,起伏无常,几个漩涡便见不到人影,让人根本不敢跳入江下。而李典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五色神牛降世,但说起这水性来要是不深还行,似这种深度基本上就是下去无踪。而且此时他们锯水江上,离江畔数丈之远,就算自己想退,只怕也难逃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