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闻言一怔,旋即哈哈大笑:
“我与文若、奉孝皆意与袁绍决战于官渡,想不到仲德亦有此想,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哈哈……”
程昱闻言,淡然一笑抚须道:
“主公若欲与袁绍决战于官渡,则无须向甄城增兵。”
曹操闻言颚然:
“若不增兵,以甄城的兵力如何守得住?”
程昱笑道:
“袁绍在乐阳集结十万精兵,甄城、白马、延津守当其冲,若我军在甄城屯增兵力,袁绍若进军,则甄城绝无可守,反若不增兵员,袁绍定会认为甄城并非战略要地,必不放在眼里,大有可能放弃甄城。”
曹操闻言,思索良久,点了点头佩服道:
“仲德胆色见第,却非常人可比,曹某佩服!”
曹操于是放弃增兵甄城的计划。
而延津一线冲要之地远过甄城,曹操更是斟酌良久,举棋不定。
{}无弹窗从邺城到许都,莫过于由白马津或延津渡黄河,经过酸枣,渡阴沟水和北济水抵达阳武,再渡官渡和渠水。至此,许都再无屏障,便是一片平原,尽在袁绍兵锋之下。而司隶区和青州则成了袁军的两翼辅助战线。
袁绍一方面命袁谭部进军青州,另一方面对延津加紧攻势,两相配合从侧冀打击曹操;又派人鼓动汝南袁家旧部(当年汝南为袁术的大板营,现在袁术已去了东方,归为曹操,但袁家故吏极多,故而有此安排);同时紧密与刘表保持联络,暗通款曲,试图令刘表与其合作南北对曹操施压。
布置完毕,袁绍召集三军,身披火红斗篷,站在帅台上,手持令箭喝道:
“三军听令!”
但听三军齐声喝道:
“诺!”
这一声诺直入云海,如大浪拍石般浩瀚。
袁绍执令箭直指南方道:
“兵发延津!”
袁绍心意既定,立刻调动兵马,由手下第一勇将,也就是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颜良为前锋,兵锋直指白马,先开辟渡河荆棘,颜良率领一万兵士直扑向白马。
人言常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实自古至今皆是至理名言,兴时,国家必定大兴土木,百姓应召赴徭役可谓苦不堪言;亡,两国交兵,百姓服兵役更是苦不堪言。兴时尚好,而亡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
曹操目前算面临最大的也正是粮食问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与袁绍决战,曹操能抽出的兵力实在不多,虽然曹操曾得了青州兵三十万,但曹操武器配备与粮草供应上根本支持不了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