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命鸾凤

献帝听了急道:

“这却如何是好,只恨大汉天下将倾,我等竟无力……”

说至此处,泪若雨下。

伏皇后忙抱住献帝道:

“陛下莫急,容我想想。”

当夜二人苦思良策,次日,献帝诏见董承入宫,献帝抚董承手道:

“朕夜来与皇后说及霸河之苦,想及国舅大功,故特宣国舅入宫慰劳。”

董承忙叩头谢恩,与献帝寒暄片刻,献帝又引董承来了太庙,引上功臣阁观画。献帝焚香已毕,便与这董承观看画像,此地乃太庙,受神灵辅佑,连灵识都进不得分毫,自是伏皇后令献帝选此地,只是这一层,献帝却是不知了。

献帝见中央高祖遗容高悬,观赏良久道:

“吾高祖起身何地?如何创业的?爱卿可曾记得?”

说话间,目不斜视,直盯着高祖画像,董承闻言,不知献帝为何发问,有些摸不到头脑,只得陪笑道:

“陛下说笑了,圣祖之事,怎能不知?高祖皇帝起自泗水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献帝闻言,点了点头,悲从中来,戚戚然道:

“祖宗何等英雄,奈何子孙却是如此懦弱,当真愧对先祖啊。”

董承闻言,心中亦起悲意,隐隐间已猜得分毫,但献帝未讲明,他也便装糊涂,只看献帝做何盘算。

{}无弹窗不表刘备兄弟对曹操颇有异议,且说献帝。

献帝回宫后,思及今日发生之事,不由踱到窗前独思。此时,这个少年的脸上满是刚毅,自其即位以来,先遭董卓之秧,后经李催,郭汜之乱,今得曹操迎贺许都,原以为其是社稷之臣,却不曾想又是个把执朝政的权臣。想及此处,他的脸上寒霜四起,在淡淡的月光下,他的样子格外恐怖,似乎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位少年会有如此可怕的一面。汉献帝毕竟是真龙天子,有着真龙天子的高贵,岂容权臣如此欺辱?

献帝的脑海中浮现出刘备的身影,今日见这位皇叔箭射白兔,果有手段,当是社稷之臣。而且此人毕竟是刘家人,只可惜官微言轻,没有兵权,尚不能成事。

献帝自思,满朝文武皆是曹操宗族,若非皇亲国戚,谁人可托?献帝忽心念一动,想起董承,此人屡赴国难,且为国舅,官拜车骑将军,颇有实权。

月光下,献帝的脸上不由一变,想及自己左右均是曹操心腹,倘若事泄为祸不浅。思及此处,不由叹息。

ot陛下,何故叹息?ot

献帝闻言忙回头视之,回头间,早已满面含笑,细看之下竟是伏皇后。这皇后是凤身,颇有心计,极得献帝信任,故此献帝脸上的笑容尽去,忧伤又撒了一脸。

伏皇后忙上前一步,走至献帝近前低声道:

ot陛下不用瞒臣妾了,臣妾早闻许田围猎之事,曹……ot

献帝闻言朝伏皇后摇了摇头,伏皇后不再言语,默默站在献帝身侧。

汉献帝一把揽过伏皇后,再抬眼间早已泪流满面:“想不到我汉室江山四百年,到了我这一代,竟如此凋零倍受欺凌,本以为曹操是忠贤之人,今日围场,无礼已极,其心天下共知,久必有谋,可怜我夫妇不知死于何时。”

伏皇后闻言也知献帝悲痛已极,不由悲从中来,道:

“满朝公卿,竟无一人能救国难吗?”

献帝摇头怒道:

“满朝皆是曹操爪牙,又有何人肯替我分忧?”

伏皇后闻言也自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