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合并(第二更)

从拿地到开业,一个商业项目的开发周期至少也要三年。

“彬哥,既然你有把握,那好,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商量,不过,你只拿滨东的这五个地块的开发权,就换走合资公司50的股份,似乎有点不太合理吧?”

在商言商,无论两人私人关系如何,都不惮于在利益的问题上锱铢必较。

孙洪彬争辩道:“滨东的住宅项目,总投资不会少于四个亿,再加上顺池会负责两个项目的操盘,毫无疑问应该顺池控股,占50已经是底线了。”

张晨摇头道:“不对,不对,这几块地的所有权都不在你手上,你也只是拿了开发的批文,连土地使用证都没有,怎么可能计入资产?现在广厦注册资金一亿五千万,而且这一亿五千万的资金就在广厦的账上趴着。两个公司合并,顺池按照资产估值也不会超过五千万,就算你来操盘新公司可以多拿一点股份,持股比例也不应超过35。”

两人你来我往的吵了半天,谁都说服不了谁,为了避免伤和气,两人决定先让下面人做对接,对双方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及债务作出评估,有了大致的评估结果后,双方再来谈股份分配的事情。

对张晨问的买四合院的问题,孙洪彬略加考虑道:“好办,这样,你可以用广厦的名义,从京都政府手中以平改的名义拿这块地,拆迁补偿就按照京都市的规定补偿,花不了多少钱。等这些住户都搬走后,基本上里面的老房子你也得拆了重建,根本不可能住。如果想要按原样重建,就找有古建施工资质的公司来弄。想要搞得现代点,找个国外的设计事务所也没问题,你滨城那个小洋楼不就是找的龚书章吗?不过啊,我还是劝你,传统四合院其实住的不舒服,找个好点的设计公司,结合华夏元素,把这个四合院彻底重修比较好。房子建好后,你可以自己花钱从自己的地产公司买走这个房,也可以一直不过户,就在地产公司手里压着,要真是有一天缺钱,还能当一手房卖了,这不挺好吗?”

张晨恍然,隔行如隔山,果然专业的事情还要专业的人来搞。

但拿这块地,找谁帮忙呢?

刘云开?

这四合院说是四进,实际街门、倒座房到垂花门这一小段严格来说也算一进,加上这一进,是正经的五进四合院。

张晨对这院子真是越看越爱,再加上院子东侧那一千多平的花园,这种院子估计在老京都现在也已经不多见了。

而且坐落的地点也好,出门正对后海,坐北朝南,称得上深宅大院。

得想办法把这院子买下来,张晨心中暗暗琢磨。

有了这么个想法,张晨也就不想再转,和胡尘等人分开后,张晨给孙洪彬打了个电话,一来问一问买四合院的手续,二来也打算问问孙洪彬考虑的怎么样了。

孙洪彬和张桂宗商量了两天,都觉得这是个机会,但风险也更大,而且顺池现在的流动资金不到两千万,他拿地虽然不花钱(虽然已经实行商品房买卖,但土地招拍挂政策还没出,仍旧以协议出让的方式为主),但项目的启动资金可是要钱的,这时候如果抽钱出来和张晨做这个城市综合体的项目,估计连20的股份都占不到,对于顺池来说,实在鸡肋得很。

如果继续开发滨东地块,按照14的容积率计算,这三百多亩的建设用地,能开发出至少三十万平的多层住宅,净利润至少七千万人民币,而整个开发周期也不过24个月。

而投入呢?建设成本可以总包垫资,拿到土地批文就能获得第一笔贷款,打个地基第二笔贷款就下来了,基本是空手套白狼。

也就是顺池要求高周转,所以比其他地产公司多了一些预付款,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否则,一个投资过亿的项目,从拿地到最后竣工,甚至有自己一分钱没掏,就把工程做完了的。

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一个西部土生土长的木匠就能冒充港商行骗两省,风光数载,直到没人肯继续垫资,所谓的西部第一高楼神话破灭才锒铛入狱的事情发生了。

但张晨所说的城市综合体,让孙洪彬几乎夜不能寐。

商业和住宅基本是两种不同的运营模式,住宅往往是只售不租,而商业更倾向于只租不售或租售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