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有很久没写信了

“天晚了,你早些回去吧,绮儿该是还在等你吃晚食······”

“嗯,也好。”

灯下的人回过身走开。

“顾先生,好好照顾绮儿。此恩,吕布来生必报。”

“这不必你说。”

顾楠离开,灯下又只剩下了一个人。

春日的晚间算是惬意,和风细细,夜凉如水,没有冬日的严寒,也不会有盛夏的闷热。

床上吕布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了一个布人。

着实难看的一个布人。

躺在床上的人却看了许久,不知道是释然,还放下的一笑。

约好得胜而归。

他现在这般。

又如何归去?

······

荀彧坐在桌上研读着一本书,他的手边还放着两本。

看着书的纸张是已经有旧了,所以他看得很小心,就连翻书都是轻手轻脚,生怕将这书页扯坏了。

大概是又看了几页,他揉了揉眼睛抬起头来,外面已经见不到日头了。

他今日去了顾楠的府上取书,取来之后便看了起来,本想想着先看一会儿就处理公事,毕竟他此时的事务也不算少。

谁知一口气就看到了将要入夜。

“呼——”一口气吐出了坐了一天胸中的浊气,荀彧低下头看着桌上。

这些,都要教与青州的百姓?

荀彧出神的想了一会儿,突然笑出了声。

他实在是遇到了一个特别的人,而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

这些东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荀彧将手放在了桌上的几本书上,又想起了顾楠取书时那一箱书。

定是世世代代笔耕不辍,呕心沥血所得。

世代所学,传于世人。

想着,荀彧的心中对于顾楠的师承肃然生起一股敬意。

突然荀彧像是想到了什么,笑着取来了一份笔墨。

此事当同他们说道说道。

他写了几封信,准备寄给他的旧友,当然信中除了表达他对旧友的思念之情外,他还写下来了他在青州做的一些事情,和对此处的看法。

信至最后,荀彧珍斟酌了一会儿,准备卖个关子。

其中一封信上是这么写的。

“奉孝,你可知算学、格物、还有标点?你绝想不到我在青州近日的见闻,若得空闲你可来青州与我一聚,此地的事,你定会十分感兴趣。”

吕布收押在一间营房之中,待遇算不上好,但是比之其他的俘虏却是已经好了太多。起码他能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一日两餐皆有人送热食过来。

刚下过雨,空气湿潮,是有些清寒。

脸上的血污被擦去,虽然有重伤在身,但也还能看出几分原本的英武。

他坐在榻上似乎是准备休息了。

时日无多,也无需再想着什么事情了。

四下都没有一点声音,只是偶尔听到窗外风声依稀,安静地叫人心神舒缓。

恰逢微寒意,左右亦无人。

是难得的一份清静。

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如今想来,他这一辈子似乎也没有几个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用想,不必去做的清静时候。

只需安静地坐着,只等晚来。

呵,可笑的是,到是此时,也才有这般机会。

他没能体会太久这份清静。

营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士卒走了进来对着他说道。

“有人来见你。”

士兵退了出去,从他的身后走进来了一个人。

见到那一身白衣裳,吕布便是不想,也知道是谁。

“顾楠。”

外面天快黑了,他坐在榻上,点燃了手边的一盏油灯。

“我与你,应该无什么话可说才是。”

说着就闭上了眼睛,调理起了自己的内息。

房里只有一盏油灯点着,有些昏暗。

顾楠慢步走到了吕布前的一个坐榻上坐了下来。

吕布说的没错,这样的情形下,两人确实应该没有什么话说才对,但她还是只能来了。

坐定,拍了拍自己的衣摆,顾楠才开了口。

“你可愿降?”

身前的人没有答话。

静静地看着吕布。

这也算是在她的意料之中。

独一盏灯的火光,将两个人影倒映在石板上。

“是绮儿求我来的。”

坐在那的吕布内息一乱,他一旁的油灯中,火焰晃了晃,又或许是被从窗户里漏进的几缕风吹动的。

灯下的人影也随着晃动明暗地闪烁了一下。

吕布还是没有说话,直到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