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霑没有说话,也没有劝陛下好生休息,因为谁都知道陛下已经撑不了几天。
迎着皇帝满是企盼与恳请的眼光,何霑沉默了会儿,拍了拍他的手背,还是没有说话。
有风从宫外灌进来,随之而入的还有皇后娘娘。
她满脸泪水走到榻前,有些粗暴地挤走何霑,坐到皇帝身边,牵起了他的手。
何霑向殿外走去,隐约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声幽幽的叹息。
……
……
当天夜里,赵皇便死了。
何霑亲眼看着他断的气,然后平静地开始布置各项事务,直到忙得差不多,才回自己的房间去睡了半个时辰。
整个过程里,他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没有失礼数的地方。
皇后娘娘让人问过,知道他没有去御花园后沉默良久,竟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失落。
天还没有亮,皇宫内外已经站满了浑身素服的大臣,还有很多大臣按照规矩出城去迎。
河间王世子准备进京继承皇位。
按道理来说,这是五年前已经确定好的事情,世子早就应该以太子之礼养在宫中,今日直接继位就好。但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这个提议没有通过,传闻是因为小何公公不喜欢世子,暗中做了手脚。
时间缓慢地流逝,晨光渐渐照亮宫殿的檐角,然而出城迎驾的官员们还没有回来。
皇城内外的气氛有些压抑紧张。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街上响起蹄声。
快马回报。
然后层层上报。
殿前玉石梯两侧的大臣王公们盯着那位礼部官员,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一般。
那位礼部官员脸色苍白,紧张万分说道:“世子……太子……不……那位不肯走正明门,要走西华门。”
听到这句话,殿前顿时鸦雀无声,官员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即位走正明门。
皇帝回宫是西华门。
事情很简单,却很重要。
但凡重要的历史时刻,朝廷里总是不会缺少勇于“任事”的官员。
很快殿前的沉默便被打破。
一位翰林站了出来开始引经据典,论证陛下走西华门的正确性。
接着又有数名官员相和。
大功自然要冒大险,但在场的那些真正大人物始终保持着沉默。
官员们辩论的声音渐低,所有视线都望向了一个地方。
那里不是最高处,甚至离玉石梯还有些远,是一片殿角的阴影,有个人站在那片阴影里。
“如果不想走正明门,那就请回吧。”
整个新帝登基的过程里,何霑只说了这一句话。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
……
(先明确表明态度,大礼议我当然站嘉靖。)
青儿没听明白井九的话,认真地想了想,还是没有想明白,于是便放弃了,问道:“你真的不担心秦国和赵国?白千军与那个死太监真的很可怕,更何况小早儿还一直在幻境里。”
井九说道:“别人的事情与我没有关系。”
青儿想起十几年前,就在这张榻上的画面,叹息说道:“她可是真的很喜欢你呢,我本来以为你们之间会发生很多故事,谁想到你竟是这样的无情。”
井九说道:“都是假的。”
青儿睁大眼睛说道:“可你说过,这个世界正在变成真的。”
井九说道:“对任何一个世界来说,将来注定会离开的人都是假的。”
这句话有深意,明显说的不止是青天鉴里的世界,也包括外面的真实世界。
青儿看着他看了很长时间,忽然问道:“那你来这个世界做什么?”
井九说道:“我要仙箓。”
每个进入青天鉴幻境的问道者,目的都是长生仙箓。
这是一个很俗气的答案,也可以说简单,那么就很纯粹。
青儿看着他认真问道:“你确定自己可以成功?在我无法帮助你的情况下。”
井九说道:“我与他们选择的方法不同,道路不同,到最后才会知道谁正确。”
……
……
当人们回首往事、试图厘清记忆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重要事件做为时间节点。令人悲哀的是,那些重要事件一般都不是喜事,而是丧事,比如家里哪位长辈在竹椅上闭上眼睛,又比如哪位亲人葬礼上的白幡被风吹倒了好些根。
对民众而言,丧事的规格要更高,死人的份量要足够重,他们的集体记忆才能足够深刻,继而成为他们的精神纪年,比如皇帝驾崩。当然单就这件事情而言,丧事与喜事很难明确地分清,因为老皇帝驾崩便意味着新皇帝登基。
秦国皇宫里。
病榻上的老人满脸皱纹,满头白发枯干的像深秋忘了烧掉的霜草,两眼深陷,呼吸微弱,眼看着便要死了。
太子白昼,也就是白千军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悲痛的情绪。因为他会是秦国新的君王,也因为他对这位老人没有太多感情,哪怕二十几年的岁月消磨了很多记忆,至少这件事情他记得很清楚,对方并不是自己真正的亲生父亲。
病榻上将死的老皇帝本来只是一个偏远的宗室子弟,凭着接人待物的先天本事与偶尔迸发出来的一次激情,远赴北海郡袭了郡王,甚至得了太守实职,在与北方野蛮人长达数十年的对峙里,他怯懦的性情被掩饰的越来越好,更是积攒了极深厚的实力,最终借着天下大势所趋,成为了秦国新的皇帝。这段历史可以称为中兴,甚至可以说是开国,老皇帝本应在史书上得到更浓墨重彩的书写,只可惜他生出了一个更加光采夺目的儿子。
当年的少年武神,现在已经变成能止小儿夜啼的北国杀神,就算在秦国皇宫里,也没有人敢直视他的眼睛。
“我不喜欢被称作神,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我也不喜欢被人称为太宗,或者什么宗,因为我觉得不管你还是以前的那些皇帝,都没资格排在我的前面,所以我决定登基之后就叫皇帝,以白为姓,你觉得白皇帝这个名字怎么样?”
白千军说道:“登基大典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你今天晚上就死,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说完这句话,他向着殿外走去。
老皇帝盯着他的背影,眼里满是怨毒与痛悔的情绪。
咸阳皇宫里有无数座宫殿,以数量而论,只有齐国学宫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那些宫殿在夜色里就像是无数只蹲着、准备出击撕咬猎物的猛兽,被星光照亮的时候,更加狰狞。
白千军走到最深处的那座宫殿里,挥手赶走所有的人,循着琴音找到了那个人。
一方池塘在廊下倒映着灯火,少女在那里轻轻弹着琴,白裙随夜色轻轻起拂,就像塘里的残荷。整个画面有种孤清可怜的感觉,很符合落难公主被幽禁冷宫的想象,但事实上她的眼神平静,根本没有这些多余的情绪。
“明天我就要登基了。”白千军走到她的身前,居高临下看着她,眼神里却满是宠溺与疼爱的情绪。
“恭喜师兄。”白早抬起头来,看着他微笑说道。
白千军眼里的那些情绪早已消失,说道:“齐国那边有确切消息。”
听到这句话,白早神情微变,很明显比起秦皇驾崩,改朝换代,她更关心齐国的那件事情。
进入幻境的二十余名问道者,现在已经死了很多,还活着的基本上也都已经确定了身份,只有一茅斋弟子始终没有现身。那位叫做奚一云的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被人发现过,没在幻境里留下任何痕迹,就像是没有来过。
这是童颜最想知道的事情,但直到他被井九杀死、逐出幻境,也没想明白奚一云是如何做到的。
白早也很关心这件事情,让秦国的谍报组织查了很多年,终于在春初的时候查到了一些线索。
“他在这里叫云栖,当年曾经求学于墨公,后来去了齐国学宫,管理典籍,前年开始出来讲学。”
白千军说道:“这些年他没有与外界接触过,只是前段时间收的一个弟子与赵国万松学院的书生有所来往。”
听到讲学二字,白早大概明白了这位一茅斋弟子想怎么做,但还是有很多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