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得很远,建文皇帝朱允炆,都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力量。
这个时候,方中愈突然拿出了一张纸,交给见皇帝朱允文。
“陛下一会儿,将士们可能会向您,致敬,陛下觉得下面的几句话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陛下也可以回应他们。”
将皇帝朱允文拿着纸看了一看,“好了,朕知道了。”
刚刚他还在想如果将士们真的走过来了,他要做些什么?不过如今看来方中愈,确确实实在之前都想好了,至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才拿出来,建文帝朱允炆也给了他自己一个理由,那就是,也许在这个时候才能让他,真正的体会到一个帝国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进了越走越近了。
离检阅台越来越近,那些将士们都紧绷着着自己的身形,严肃的对待这一切。
而在远处那些观看的百姓们心里都感到一阵阵惊讶,是的,他们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军队。
因为这些人走路步伐均匀,刚劲有力,而且动作几乎都一致,简直不敢让人相信,这是一群学生,在这之前,他们可能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是现在看起来,他们却比任何一个人更像真正的战士。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像是一个人一样,他的步伐是一样的很看着是很,只是看着是笔直的军队,就像是刀切板一样。
很多人都觉得这些人真的是难以让人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懂得人都知道,那就是这些人能做到这些,肯定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为皇家军事学院之前毕竟是封闭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根本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做了些什么,才能达到如今的这个地步。
“大明战兵,精忠报国。”
“大明战兵,战无不胜,大明战兵,攻无不克。”
远远的就能听见不同的口号传来。
虽然每一个方阵的人数并不多,但是这样的依靠他们的口中宣扬出来,却让人有一种震动天地的感觉,因为他们都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气势。
当那些战士们走到检阅台下的时候。
“向右看。”
“同学们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按照方中愈的意思,这个时候将士们在向他致敬,所以他必须有所回应。
“院长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声音立马传扬开来,下面的将士们也不断的在回应。
“将士们辛苦了。”
“为帝国服务。”
皇帝朱允文的心里虽然有些奇怪,不过至少他之前有过准备,所以这个时候还是感觉挺好的,但这些话语听到其他文武大臣和那些百姓们的耳中却有了其他不一样的感觉。
仪式感很强,是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经历那种过程,因为仪式感意味着认可,仪式感就有很大的表现力,每个人当见到一种特别强的仪式感之后,都会有一种不同样的感觉。
今天皇家军事学院的校场里面就是这样的。
之前的一种很有仪式感的表演,和很有仪式感的发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大明在这件事情上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大的,那些六部的主要官员们心里却有另一种想法,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看起来越来越像军队,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如果自己的学院能够交出这样的学生就好了,所以都在彼此想着,如果今天离开了,将怎样改变自家学院目前表现出来的现状。
有的部门的学院还没有开办起来,但是计划书一直在做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经验,怎样才能改变这些情况,毕竟那些学子不可能完完全全按照军队的情况来训练,那么就会有需要其他的方法,他们要怎样做才能把这件事情做的和军队一样,这就要考察他们的能力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更多的是骄傲,是自豪,大明帝国有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足以证明他们现在的改变非常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以后也会有机会,就算是自己不行,子侄辈,也是可以的。
总之,大明朝新的变化不是不一样的,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让他们学习,这足以让他们感到自傲了。
方中愈向身边的锦衣卫去通知了一声,他们立马大旗一挥,下面的学生们和军队里的军人们都开始变队了。
按照之前他们的安排,他们将会在这么一片大的土地上,进行一次阅兵式的表演。
除了他们自己,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这种方式,所以今天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
果然,这边信号一出之后,那些人都精神抖擞,毕竟这是要在皇帝面前展现他们的力量。
所以还需要有一番的气势。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而那些文武大臣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们都有些好奇,这些学子们到底要怎样表现?
当然在建文皇帝朱允炆身边的人,还是有一些眼光的,他们都知道,如今的这批学生是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下走过这一批军事训练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人跟他们之前接触的人不一样,或者说在这短短的三个月之内,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方中愈的这种改变持友好态度,他们还是在观望,虽然如今并没有反对,但是想要大力的支持还是不太可能的,毕竟武将愈发的强大,对于他们的力量就愈发的有阻挠。
按照方中愈之前的意思,是想培养一大批的儒将,这也是当初说服他们的原因,可儒将哪是那么容易成为的,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要么主修文,要么主修武。
想让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甚至是在两方面都做得特别的好,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更多的人都是普通人,能够出类拔萃的也就那么几个,甚至是,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这一次把全国各地,只要是能参加军事选拔的人都弄过来了,也不能保证选进来的这些人,就一定能够文武全才。
所以这次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一种简单的想法,也就是说,在很大的程度上,它都只是一种象征,象征意义的情况比较大,真正实际上能落到多少,谁也没有把握,连方中愈也没有把握,毕竟他后世的大学生都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在经过高中的学习,最后才进入大学学堂的。
而如今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要么是单纯的学文,要么单纯的从军队里历练上来,根本就没有那种从上而下,从一而又的学习过程。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甚至是超越了很多人才会被选拔进来,但是真正的要是让他们达到现如今方中愈的要求,可能还有一些困难。
所以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场面已经够大了,毕竟准备了这么久,而且今天满朝文武都来了,只要是有品级的,今天没有安排事情的,都来观看这一场阅兵式了。
自然大家还是要看一些真东西的。
虽然是临时搭建的典礼台,但是,皇家军事学院想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检阅的地点。
所以这一最开始的时候就和工部商量好了,好好设计,甚至是找工部借来了专业的建筑人才进行设计,要把它长久的保存下来。
当然最新的工艺,还有最新的技术,毕竟水泥这个时候已经可以量产了,他们一系列的操作都在不断的进行之中。
所以这一座看台还是看起来挺高大上的,既可以显示出皇权的威严,又可以让大家觉得陛下在高处注视着他们,不仅仅是对那些臣子,还有那些学生的是一种宣示,那就是帝国是无处不在的。
满朝的文武大臣对于水泥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这么久以来,他们已经接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觉得没什么稀奇的,但是那些外番的使臣就不一样了,他们之前没有那么的了解过,所以在看到这一出高台之后,心里很是诧异,心中对于大明的技术又有一些向往,甚至是之前出台的那些政策,他们恨不得马上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