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宛如一座深藏在地下一二百米处的“城市”,数百公里弯弯曲曲的通道和栈道,连接着2000多个洞室,开阔的大厅、肃穆的教堂,从屋顶、地面到墙壁,从悬挂着的晶莹剔透的吊灯,到无数栩栩如生的雕塑、圣像,一切都是用朴实无华的盐制成的!
这是波兰人最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数百年来给予精心的维护,1978年,维利奇卡盐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距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十几公里的维利奇卡小镇,仅2万人口,每年却要接待120多万游客。
盐矿已有700多年历史
“维利奇卡盐矿深度为327米,共有9层,矿道总长度达245公里。矿中的设施包括垂直矿道、楼梯、教堂、湖泊,以及大大小小的输出口。它向人们展示了采矿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将维利奇卡盐矿列入世遗时所做的简短说明。
乘坐专门的老式电梯下矿井,电梯只能容纳不到10人,不过下行速度很快,很快便下到了地下64米的第一层。
走在用粗大的原木撑起的通道里,光滑的灰色石壁微微泛着亮光,用手电照去,有的地方呈透明状,这都是结晶盐!我伸出舌头舔了一下,果真是咸的。雅努士边走边给我们介绍盐矿的历史。
盐的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人们熟知的海盐是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从盐湖中得到的盐叫做“湖盐”;凿井汲取地下卤水制得的盐叫做“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则称“矿盐”。
在几万年以前,有些地方原本是海洋或者内陆湖。后来因气候干燥、高温,使海水或湖水蒸发结晶成盐,再经过海陆变迁,使海盆地和内陆湖变成了陆地,海盆地中的盐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盐矿。
陆上盐矿主要是石盐,由于它产于山岩之中,因此又称为岩盐。维利奇卡这一片土地1300万年前是海,后来随着地壳运动,海洋变成陆地,海盐也变成了岩盐。
维利奇卡盐矿是13世纪末被发现的。16世纪到17世纪,盐矿被称为波兰王国“最大的财产”。这里的盐除了供波兰人食用,还大量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
由于当时盐价贵如黄金,所以维利奇卡产的食盐的收入,占当时波兰国家收入的1/3,盐的贸易还带动了格但斯克等港口城市的兴盛。波兰人骄傲地宣称,中世纪波兰的富强是拜维利奇卡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