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所住的曹家坳这片儿地儿,以前曹姓还是村里的大姓之户,只可惜后头战乱败落,而今已成了佃户的聚居之地。

地主大户不把佃户当人看,就是寻常的农户人家也瞧不起佃户,多不屑与之来往。

佃户只好报团取暖,居住在一片里不与同村的农户再起冲突。

远处传来了敲锣声,好似是端午的祭祀开始了,曹闻扬起了头。

今年天干,庄稼长的都不太好,要是再不下雨,到时候秋收只怕更难。

他收回心神,打算去镇子上转转算了,瞧着能不能寻个杂工做做,且不说大过节的能給家里添点油水,还得想着往后如何补贴一二家用少挨两顿饿。

自己挨饿也就算了,大老爷们儿总不能饿着自己媳……不对,是别人媳……

别人媳妇儿饿着就饿着,自己去养着算什么事儿?他这情况不养好像更说不过去啊。

哎!

曹闻脑子里扯着一团乱麻,一边寻思着该怎么把这道理理清楚,一边朝着集市去。

第5章

源溪村是个偏隅小地,距离县城府城遥远,百姓日常生活又需要买卖,为此几个村落间形成了镇子。

寻常衣料布匹,米粮油面,在东面几个村子交汇处上就能买到,从曹家坳过去也就半个来时辰的路程。

若是要采买些什么稀罕东西,那就只能翻过镇子,往东边去最近的城地邑安了。

老百姓多是在镇子上就能采集到想要的东西,少有离开过地方上。

从曹家坳出去,路过几户农户人家,妇人女子们正喜气洋洋的在院子里用糯米包粽子。

油绿箬叶的被冲洗的水亮干净,在妇人的手心被圈成个圆锥形状,添上两勺子糯米进去压紧实,再用撕成细条的棕叶给捆好。

不过三五两下的功夫,一个饱满有棱有角的粽子便做好了。

这般欢聚喜悦的氛围,与之曹家坳里沉闷闷奔波在田地上,还不晓得今日米缸里有没有粮煮一碗稠粥的佃户人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待到曹闻到了镇子上,更是热闹。

街上多是卖粽子的人,自家做粽子的还在商量是在糯米里放点糖还是放咸蛋黄。

不晓得是过节还是这片本就热闹,总之行人来往如织。

曹闻简单转悠了两下,寻摸着找个零时工。

镇子终究只是个镇子,拢共也就十来条街,一趟转悠下来不过两炷香的时间。

铺面儿卖杂货的倒是多,招工的却是少。

“酒楼招工?”

曹闻在一家两层楼高的酒楼前停下,看着门口贴的有一张简单的告示,偏头问了一嘴站在门口揽客的伙计。

肩头上搭着一张擦桌布的小二打量了曹闻一眼,见着他的个子不错,当是个能下力气的,眼下时辰早没什么食客便接了腔。

“招咧,后厨要个杂工,外在一个跑堂的。你干的来啥?”

曹闻想着也都不是什么技术活儿,也不闲做什么,道:“我都能做。”

伙计深看了曹闻一眼,又道:“你可是镇子上的人家?”

“还得是镇子上的人家才能来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