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次科技革命到现在,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技术消失了,这一点非常可怕,所以当先川普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强调美国制造业回归,其实就是为了把高科技水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伴着中航的诉说,季东青再次坚定了雇佣cfo的信念。
中航不愧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按照中航的分析。下一轮技术革命,很难发生在美国。
首先新时代的技术研发越来越费钱,更确切的说是烧钱,绝大多数企业都烧不起。瓦特时代几个作坊老板就可以资助划时代发明,到了爱迪生为主的美国人时代就需要富可敌国的财阀。
到了二战技术爆发时期,重要研发需要国家财政支持,例如利用战争崛起的德国,现在还是世界制造强国,当然还有无数大小公司一起支持共同进步的,例如当下的日本,被中国广大网友奉若神明的工匠精神出处。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重要技术往往需要军方、大学、超级公司、风投资本甚至多个国家的合力才能搞定。这就是全球化,从那时起已经很少有一个国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某个领域甚至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
第1230章 高端整合前奏
而且技术进步和资本增值这两件事基本成了一件事,跨国公司几乎成了技术垄断核心,寡头们在技术领域肆意的攻城略地,包括美国在内,广大创新型企业一片哀嚎。
以前的资本更多的是从战争中牟利,后来路越走越窄,因为战争越来越少, 毁灭性却越来越大,各国主要用自己的财政打仗,不再像以前一样国王找资本家借钱打仗。
资本没法通过以前“借高利贷给国王”这种模式寻求增值。资本只好开始和技术绑定,每次技术进步,甩开同时代其他产品一大截的时候,就是资本暴利的时候。战争资本变成了产业资本,再后来又变成了风投资本。
任何不接受风投的高科技企业,无一例外都会被饿死,而那些接受了风投的高科技企业了?绝大多数成了资本的奴隶, 最终创业者死或者出局,季东青是少有的例外。
联络蒲成并不难,尤其邹桦和对方还是同学。邹桦直接把蒲成带到哈尔滨设计中心那边,季东青在休息室接待俩人。
本来季东青以为蒲成应该是和邹桦年纪差不多,结果见面的时候季东青才发现自己失算了,蒲成今年四十五岁,比季东青年长了七岁半。
但是对方的头发全白了,面容白净,剑眉虎目,让人一眼就能够记住。
身材高大,典型的北方人,看上去温文尔雅的样子,个子很高足有一米八以上。
“季总,这就是我以前和你提过的蒲成, 一直在芯片领域做的不错,算是我的师兄!前些年我曾经邀请过师兄到我们这边来看看,结果师兄没看得起咱们启元这块招牌,那天我再找师兄,提到了季总人家才动,看得出我的面子是不够了,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