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页

季东青实际上已经肯定了这个材料的可行性,现在做的就是要表现出沉稳,避免被这两人当成门外汉。

赵集看看闺女,赵贞点点头。

季东青和许源亮马不停蹄连夜赶回哈尔滨,检测结果两人非常兴奋,合格,比钱老那边提供的曲线还要好很多,第一代产品已经满足对方的要求了。

下一步就是让这个倔老头进行配方调试,季东青实际上有一万种方法把对方现在的配方偷出来。

但是季东青并不想那么做,因为一切的技术人才是唯一的核心。

有了赵集两人,自己的镀层配方可以随时更新,如果这两人不到位,季东青后续的订单弄不好就泡汤了。

国内专职研究一种材料的人不是很多,绝大多数应用材料的科研人员也只是对着材料手册做配方。

高一级的能够随时啮合材料,最高一级的是脑海里有各种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物理性能曲线,结合强度。

利用每一种材料的属性实行合理的配伍,就跟中国的古老中医一样,化腐朽为神奇。

赵集父女俩研究碳酸钙这么久了,只要运用合理绝对物超所值!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内填料方面碳酸钙几乎是最便宜的,涂层方面告一段落,季东青打算把这种纳米钙添加到橡胶和塑料制品的配方里面。

一旦这种材料能够取代炭黑填充材料,自己企业的橡胶塑料件成本将下降一大截,利润预留出来,电池研究的资金就更加充足了。

郑州郊区的实验室内,赵集望着最后一包碳酸钙打包完毕,眼睛里都是不舍。

“走吧,父亲,是我拖累了你,如果当初不是我弄出来这玩意也不至于让您树敌……”

“说那个干啥?不然你爹我也评不上教授,赌一把,就跟你当初说的一样,这玩意肯定有用,希望这个人不会骗咱俩!”

拍拍闺女的手,赵集目光里都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在这里苦心孤诣几十年了,一朝离开内心里除了伤感还是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