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页

当然了,作为跟州政府、议员经常打交道的电影协会很难说立场一直统一,一片和谐,但无论如何,对外开拓市场,总还是对所有好莱坞厂商都有好处,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步调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这才有了今天这一幕的发生。

随后讨论的议题,无非是怎么通过笼络的议员提前造势,以及合理的公关。

不管怎么说,放在几年前,大家或许不会考虑一个地区20年后的事情,但近在咫尺、已经代表可能性的结果出现后,那种诱惑,是很难抵挡住的。

不一定是《阿凡达》,但有《阿凡达》的市场可能就行。

第957章 大饼不好吃

就在好莱坞资本谋算着贸易重新商定,以此打通内地影市的时候,莱曼谋算的计划比他们更高明,也更有合作互利的意味,还不会让人觉得被胁迫了。

中影的会议室里。

王畅瞧着合拍局势渐渐明朗,心里同样高兴。

他因为中英互译的表达能力够强,又在中影任职,是圈内人,所以会在接下来的合拍中,会担任剧组方面的中方管理人员之一,这让他自己对将来在中影的上升空间充满了信心。

要知道,他进入中影也就不到3年,平常也就跑跑外差,负责去英语地区或各大电影节找那些厂商挑选合适的电影批入(批片大部分都是买很多,像很多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播放的境外电影都是这种途径进入的,这也是电影版权的盈利方式之一,只不过价格很便宜)。

也没想到这份工作经验,以及念书的时候有动力都会去考的四六级证书让他有了跳出原有职务的机会——这大概算是外联吧。

毕竟既懂电影拍摄、发行,又有外勤经验,加上还年轻,可以培养的人员也不多,然后他就被选上去了。

好家伙,这可比写文稿、到处跑,也没啥成绩能让领导看见的职务有激情多了,如果等到《环太平洋》成功,想不沾光都不可能,毕竟——

“结尾的时候埋伏笔,然后第二部 拍摄《哥斯拉》大电影,那么便可以串联背景,以怪兽、机甲两条线长远铺设,起到增加商业属性和观众留存率的效果?”

无论是韩厂长还是老王同志乃至于伯纳老总于东都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换句话说,《环太平洋》并不是简单兴起提出的创作概念,而是一整套有目的性的开发系列,看样子,也不是两三部就能搞定的,这说明该系列的开发周期并不短。